-
<正>为响应"十二五"规划国家政府节能减排的号召,不少房企纷纷就做强做大节能产业进行了系列实质性探索。近日,上海复星高科技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2011年03期 v.39;No.241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
<正>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成为全球共识。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建筑及其运行对气候和环境的
2011年03期 v.39;No.241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正>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要任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1年的工作重点,将以"十一五"工作为基础,以构建好"十二五"总体工作框
2011年03期 v.39;No.241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正>"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为着力点,推动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迈上新台阶,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和节能环保装备,实施鼓励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出
2011年03期 v.39;No.241 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正>全市建筑节能创新技术研讨会近日召开,会上展出的墙体保温系统、隔热涂料、地坪装饰系统、合金电缆等环保节能建材,吸引了众多建筑商和房产商的目光。"我来试试……呵!拇指粗的电缆,轻轻一扳就弯
2011年03期 v.39;No.24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正>"2011年3月8日15时:京都宾馆,耗电量179.5度,照明插座用电80.73度,动力用电381.52度……"24小时监控、每一小时更新数据,这并不是京都宾馆内部安装的用电监控系统,而是1公里外柳州市住建委一间办公室电脑上显示的数据。
2011年03期 v.39;No.241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正>近日,记者从南昌市建委获悉,"十一五"期间,南昌全面推动民用建筑节能,2005年至今,全市建筑节能设计面积达到2346万平方米、已完成1437万平方
2011年03期 v.39;No.241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正>今年,乌鲁木齐市计划完成200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乌鲁木齐市非节能建筑主要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目前已出现外墙风化剥落、窗户封闭不严、冬季采暖期房屋不热等问题。自2005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开始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截至2010年共完成
2011年03期 v.39;No.241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马微;
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是目前国家十分重视的一种建筑节能技术,已在全国各地推广使用。重庆市地处两江交汇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丰富,且大量建筑沿两江四岸分布,为应用水源热泵技术提供了很有利的自然条件。而区域能源系统是为了满足某一特定区域内建筑群落的集中供冷、供热需求,由专门的能源中心集中制造冷热水,通过区域管网进行供给的一个或多个大规模中央空调冷热源系统。笔者根据赴加拿大参加建筑节能培训的体会和自身的工作实践,根据国内外区域能源系统发展情况和重庆市利用水源热泵技术的条件,对重庆市发展水源热泵区域能源系统的方向进行了较为翔实的阐述。
2011年03期 v.39;No.241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魏小清;李念平;张絮涵;
为了研究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减排,采用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思路构建此类建筑碳足迹框架体系。此体系的科学计量结果将有利于人们发现当前大型公共建筑能源浪费和碳排放问题的严重程度及主要集中领域,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此类建筑特定区域内的能耗量和碳排量,并对其实施长期的监管与调整。该框架模型理论上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适用于量化分析单个和各类大型公共建筑碳足迹。
2011年03期 v.39;No.241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李峥嵘;李星;李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高密高层住宅已经成为现阶段居住建筑主导。因此,建筑立面安装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此系统应用受到建筑布局与建筑间距的影响。在现有居住建筑常见组团方式及相关规划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选择上海市常见的高层住宅形式,利用日照分析软件建立模型,模拟分析全年建筑遮挡关系对建筑立面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影响,以及建筑遮挡对低楼层安装的集热器全年集热量的衰减。建议在建筑规划阶段,进行日照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布局,改善住宅低楼层住户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条件。
2011年03期 v.39;No.241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 唐一峰;赵继龙;
太阳能利用在城市环境中存在许多制约,必须与城市形体环境及能源系统一体化考虑。将太阳能利用尽早纳入城市规划,进行自上而下的思考和体系化实施,是太阳能高效利用的重要前提。对高密度城市环境太阳能利用的障碍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以德国柏林为例进行解析,探索城市整体层面的太阳能利用策略。
2011年03期 v.39;No.241 33-3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 钟浩;李志民;罗会龙;铁燕;李明;夏朝凤;
设计并构建了一种新型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太阳能热水系统,该热水系统可根据气候条件分别以单一的太阳能热水器模式、单一的空气源热泵模式及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耦合模式运行。在昆明地区气候条件下,对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分析了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系统的热力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热泵空气源热泵子系统的日平均COP可达3.8左右。
2011年03期 v.39;No.241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 刘菁;魏宏杨;
如果把建筑、人、绿地归属同一"建筑生态系统",则太阳能、建筑、植物的生长、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模式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以2009年台达杯太阳能小学设计竞赛为例对此进行了研究。建筑方案的生成过程就是对这个系统中各要素作用的分析及方案优化过程,建筑最终的形态布局和立面处理手法则是经过分析后所寻求的一种最优化组合。
2011年03期 v.39;No.241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王倩微;陈红兵;郝有志;
针对云南地区的能源供应和冬季采暖状况,结合该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对太阳能采暖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和环保效益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太阳能采暖系统的选择、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面积及其布置原则、太阳能蓄热水箱大小的确定。结论证明,与其他采暖方式相比,在云南地区推广太阳能采暖系统是可行的。
2011年03期 v.39;No.241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郭永献;蔡应麟;梁世强;
针对服务业公共建筑中的洗浴热能浪费问题,应用一种余热回收器实现洗浴用水余热的回收利用,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冷水温度和喷淋温度下回收器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该回收器性能优越,可以回收超过50%的淋浴余热,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2011年03期 v.39;No.241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杨建斌;
建筑节能对于减少建筑自身的能源消耗,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的局面,确保经济长足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建筑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战略性意义。对建筑节能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非常重要。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特点,在建筑能耗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为建筑节能提供一种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方法。
2011年03期 v.39;No.241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段凯;陈练;田智华;
建筑门窗作为房屋建筑中透明和可以开启的围护结构,也是夏季隔热和冬季保温最薄弱的部分,因此,做好门窗,尤其是占门窗面积80%以上的玻璃的保温隔热是建筑节能的关键。分析了建筑玻璃节能参数检测的依据、检测方法、光学原理等,并结合建筑工程实际使用的几种典型玻璃,对其节能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实测分析得出:采用单片透明玻璃节能效果较差;采用吸热玻璃或热反射玻璃、Low-E玻璃的遮阳节能效果也是有限的,采用这些玻璃组成的中空玻璃节能效果较好。其中,中空玻璃外片玻璃采用吸热、热反射、遮阳Low-E玻璃,内片采用透明、Low-E玻璃等较为常见,且节能效果较好。在南方,中空玻璃的采用不仅可以减少太阳辐射,也能有效阻止温差传热。
2011年03期 v.39;No.24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肖潇;李德英;刘珊;
研究了适合北方地区既有住宅建筑采暖系统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构建了包含经济性、节能性、安全可靠性、环保性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通过比较国内外建筑节能现有评估体系的内容和特点,对评价体系中有关住宅建筑采暖系统的评价指标进行提炼分析,确定评价指标的来源与依据,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群体专家决策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权重分配,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最后说明了综合评价的实施流程。
2011年03期 v.39;No.241 61-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王磊;于军琪;马媛;杨创业;
针对大型公共建筑高能耗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分布式能耗计量网络,并采用GPRS/3G网络进行数据无线远程传输,通过建立能耗数据库与能耗模型,预测未来用能情况,对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与信息化的管理,为既有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与监管提供良好的基础,实现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降耗的目标。
2011年03期 v.39;No.241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