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全喜;
<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建筑和工业、交通领域并列为我国三大耗能大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累积建成节能建筑40.8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67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总建筑面积的比重由2000年1%上升到2009年21.7%。
2011年04期 v.39;No.242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王玉华;薛学轩;李东;
<正>四川省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国家有关建筑节能的方针、政策,有力地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全面开展,使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日前获得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督查组的好评。建设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体系四川省积极贯彻落实建筑节能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该省实际,提出实施意见。2005年该省就制订了《四川省新型墙体材料"十一五"发展规划》、《四川省建筑节能"十一五"发展规划》。2007年颁布了《四川
2011年04期 v.39;No.242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程才实;
<正>建筑节能是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既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又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难点之一。在成就辉煌的"十一五"期间,尤其是随着"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的开展,河北省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改造成果的相关数字及一个开创先河的小区
2011年04期 v.39;No.242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正>早在1997年,国际可持续发展权威、英国学者John Elkington提出了"三重底线"原则,他认为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不是只想着如何实现盈利的最大化,而是始终坚持"三重底线",即企业盈利、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三者的统一。打造绿色建筑正是这一原则的极好体现。
2011年04期 v.39;No.24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8日通报称,经审定,"深圳市建科大厦"等16个项目获得2011年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16个项目中,4个项目获得一等奖,6个项目获得二等奖,6个项目获得三等奖。各奖项如下:一等奖深圳市建科大楼,2010年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沪上.生态家",南市电厂主厂房和烟囱改建工程,华侨城体育中心扩建工程;
2011年04期 v.39;No.242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正>作为深圳2011年度重大项目之一,龙华扩展区保障性住房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将于2014年底建成,届时,将提供住宅6854套。此外,龙华保障性住房项目不仅是由市政府为解决人才和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投资兴建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居住区,还将成为我国首个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居住区。
2011年04期 v.39;No.242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正>近日,由海南省建筑节能协会、省节能减排协会、省高科技产业联合会联合举办的2011海南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会暨会员联谊会在海口市举行。此次推广会免费推介和展示了180多项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其中,共促成8项技术项目、工程及产品现场签约,成交金额为5741.075万元。在现场展区,无线智能开关、太阳能加气块、椰子
2011年04期 v.39;No.242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正>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等部委的支持下,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日前在京召开。本次大会围绕以"绿色建筑:让城市生活更低碳、更美好"的主题,向全世界展示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发展趋势和成功案例,有助于我国的科技创新及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深
2011年04期 v.39;No.242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崔高健;曲永利;凡东生;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供暖网的不断扩大,如何对集中供暖系统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使全网的运行状态最优、供暖质量最好、运行成本最低、用户满意度最高,提高热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供暖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的供暖控制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课题。将模糊控制应用于集中供热的控制器,解决了传统控制的难题,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011年04期 v.39;No.242 9-1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李魁山;
以Adaptive Comfort Standard为参考标准,并以上海地区典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为例,利用DeST软件计算自然通风可用小时数,为今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011年04期 v.39;No.242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林学山;谢厚礼;张元;周世玉;
介绍了重庆市地表水水源热泵的应用情况,分析了重庆市若干地表水水源热泵典型示范工程的初投资情况,得出在重庆地区地表水水源热泵(不包括空调末端)系统投资费用为383~456元/m2,较常规空调的增量投资为120~193元/m2,其中取水和水处理工程占到总投资的26.62%。
2011年04期 v.39;No.242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汪星圩;李祥立;端木琳;
为了满足人们对住宅热舒适性不断提高的要求,同时落实我国节能环保的发展战略,从节能降耗、运行管理及收费的角度论述了我国集中供热模式由传统供热模式转变为分户计量供热模式的必然性,并分别简述了国内外计量供热的发展现状,再重点以分户计量的室内管道布置方式、热负荷计算、系统设备选择以及热费收取等问题为出发点,全面地介绍了计量供热在我国的实施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2011年04期 v.39;No.242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高东欣;
介绍了该酒店项目的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重点阐述了酒店冷热源配置及参数选择、空调水系统、空调风系统、蒸汽系统、厨房通风空调系统等的设计。
2011年04期 v.39;No.242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熊瑞;王信航;
概述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概念和特点。结合工程实际,对土壤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及运行费用进行了分析,并与风冷热泵和VRV中央空调系统进行了比较,说明采用该系统进行供冷、供暖能够产生良好的节能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另外对该系统中出现的排热量与取热量不均衡的问题,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即在室外增设冷却塔进行辅助散热,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热堆积现象对地源热泵系统传热的影响。
2011年04期 v.39;No.242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邹文华;张湘南;李力;张红艳;
由散热片下集箱连接进出水的热水取暖采用"皿"字形安装连接方式,存在供暖水流主体短路问题,散热片内水体处于仅仅依靠冷热水重度差自然循环上下缓慢运动模式,散热片内总的水体平均温度低,供暖效果差。改进时必须使进出水口分别位于上集箱和下集箱,此时,散热片内水体处于强制流动模式,提高排气阀密封性能并及时排气。
2011年04期 v.39;No.242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任乃鑫;蒋文杰;
针对我国能源情况、建筑用能居高态势及其对环境影响的问题,阐述了新能源和新能源建筑的含义,解析了太阳能建筑、风能建筑、生物质能建筑、地热能建筑以及综合性新能源建筑及其技术,提出了实施新能源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是建筑界永恒的课题。
2011年04期 v.39;No.242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王科;唐鸣放;
建筑遮阳系数对建筑能耗和室内热环境均有影响,而室内空气温度作为影响热舒适的主要因素与窗户遮阳存在必然联系。采用DOE-2软件计算方法分析遮阳系数变化时室内温度降低的分布情况,说明夏季设置外遮阳对室内热环境改善的效果。
2011年04期 v.39;No.242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 王建昌;方利国;柳思;
相变材料可以与传统建材复合成具有蓄热和调温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它具有储能密度大以及近似恒温下的吸放热等优点,能有效维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并降低建筑采暖制冷所需的能耗和费用。针对当前建筑节能的要点,指出相变储能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相变材料的分类、表征以及制备方法,分析了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2011年04期 v.39;No.242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宋岩丽;
墙体保温有外保温、内保温、夹心保温3种形式,各有利弊。山西多数地区位于寒冷地区,且具有丰富的煤矸石资源,利用烧结煤矸石多孔砖墙进行承重,并在外墙内侧加无机保温砂浆,建造6层以下的多层建筑,既可以满足寒冷地区节能要求,又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选择山西省3个烧结煤矸石厂生产的多孔砖,进行3种不同构造做法的墙体传热系数研究,得出了烧结煤矸石多孔砖墙加50 mm厚保温砂浆的墙体内保温,完全可以满足山西省忻州以南地区65%的节能要求。
2011年04期 v.39;No.242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 李建平;
从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在我国的推广实施,分析低碳建筑应制定出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指导和约束人们的低碳意识和行为,尽早实现低碳建筑在我国的推行。
2011年04期 v.39;No.242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李玉石;
发展绿色建筑与节约建设成本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一对矛盾。通过介绍中美科技合作项目———科技部建筑节能示范楼建设实例、中建五局的新建办公大楼采用的非晶硅光电幕墙等案例,以造价工程师的角度,从建筑经济方面阐述了发展绿色建筑的现实性与可行性,论证了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绿色建筑的建设成本可以得到经济回报。
2011年04期 v.39;No.242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张宪良;
介绍了伦敦零碳社区建筑对国内建筑的借鉴意义及其理念、技术。从建筑成本、生活成本、建筑舒适性保障及中等密度城市建筑解决方案的设计理念出发,阐释了零碳建筑推广在国内的现实意义。
2011年04期 v.39;No.242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