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朝红;王明琦;张宏;王万江;
为了能有效减少夏季热辐射,并保证冬季的保温需求,寻求开发一个基于被动式通风原理的智能多功能全天候百叶节能窗。从4个角度出发:智能多功能节能窗的设计、多功能智能窗的运行原理、节能窗的运行气流效果、验证节能窗的合理性。设计出节能窗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电器控制效果和构造及机械结构。设计出电器对机械结构的控制效果,满足整个窗户的运行。预想出节能窗利用太阳光热能在实时操作系统下的通风系统。通过理论计算和CFD软件模拟实验来验证节能窗的合理性。通过研发设计被动式通风原理的智能多功能全天候百叶节能窗,运用太阳能来实现窗户被动式节能,提高建筑室内环境质量,降低能耗使用,优化室内温度和室内新风换气,实现零能耗建筑的窗户运用。
2022年07期 v.50;No.377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 许子娴;张海滨;
为研究农村住宅体形设计与通风策略对建筑节能和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利用DeST-h模拟软件计算不同体形系数和通风工况下的重庆农村住宅能耗和逐时温度值,通过对比分析建筑逐时冷负荷和室内热环境,进一步提出优化通风策略,强化自然通风降温效果,为完善我国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通风策略优化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采用规整、开敞的矩形农居平面形式是作为降低建筑能耗的优选设计方案,结合实际开窗通风的人居需求和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要求,间歇通风可作为首选的通风模式。为考虑建筑节能和设备经济性,农村住宅改造或节能设计时可充分考虑逐时开窗通风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室内热舒适且达到节能效果。
2022年07期 v.50;No.377 10-1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 罗智星;王玥;
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基于建筑后评估中的室内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也不断发展。室内环境评价方法主要分为室内物理环境监测和使用者满意度问卷两部分,而在不同国家的建筑后评估标准中的室内环境评价设置上,均存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差异。因此,基于现有研究对目前国内外颁布的绿色建筑后评估标准中的评价内容进行梳理。此外还对经常使用的室内环境评价调查工具、数据库以及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通过对国内外室内环境质量的调查内容进行对比,总结出我国室内环境评价方法的不足,得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设备与“本土化”的使用者满意度调查是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2022年07期 v.50;No.377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闫树睿;刘念雄;石峰;
空调的开启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热不舒适感受。采用基于空调使用行为的热感觉投票方法,对我国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3个气候区的居民夏季热不舒适上限温度进行统计,并对地区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一方法避免了基于问卷的热感觉投票中被试者真实行为和问卷结果不匹配的问题。结果表明,夏热冬冷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的空调开启平均温度分别为30.1℃、29.7℃、29.4℃。夏热冬冷地区居民热不舒适耐受温度较高,寒冷地区次之,夏热冬暖地区较低。此外,就物理环境因素而言,室外温度、空气湿度对夏热冬冷地区热不舒适的影响较其他地区更为明显,而室外风速对寒冷地区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地区。
2022年07期 v.50;No.377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吕保;贺龙;
建筑空间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形态不仅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使用者的心理感受,而且影响着建筑的能耗与舒适度。以小型办公建筑的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将建筑的空间形态分解为建筑空间布局、空间进深、空间高度3个代表因子,以我国严寒地区3个子气候区代表城市的气候数据为模拟背景,利用动态模拟软件EnergyPlus对不同空间布局、不同空间高度、不同空间进深的组合方案的能耗与基于ASHRAE Standard 55-2004的全年不舒适时间进行模拟,结合析因实验设计探讨不同建筑空间形态下建筑能耗与不舒适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研究地区虽同属严寒地区,但空间形态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效果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优化目的下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2022年07期 v.50;No.377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 王子禛;朱逸文;舒平;
以2019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云山·风居”为引子,论述了建筑中太阳能光电热转化系统的设计与综合运用。该系统以太阳能、浅层地能、电能为基础,基于被动节能技术,从场地综合物理条件出发,在场地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场地景观设计3个层面进行场景应用,利用冷巷效应、烟囱效应、生态净水、地下空气循环、蓄电等手段改善了方案中工作和生活空间的热环境;并融入行为节能理念,从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两层面论述行为模式的多方位节能体系,引导个人能源消费行为向低碳化发展,回应了当下建筑领域中碳中和的趋势,为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建筑设计提供了借鉴。
2022年07期 v.50;No.377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王文韬;赵吉坤;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节能技术的应用变得十分必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使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大趋势。采用BIM技术,使用绿色分析软件Ecotect Analysis,以某既有建筑为依托,结合地区气象数据资料分析建筑设计阶段的最佳朝向和最佳被动式优化策略,同时,针对建筑结构布局和围护结构材料的特点,对建筑光环境、太阳辐射、风环境、室内热环境以及围护结构得失热情况进行模拟并分析,提出符合地域气候状况和建筑特点与需求的优化措施。从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角度拟定优化方案,对建筑的能耗进行模拟,计算方案的节能效率,分析不同材料的围护结构对建筑能源消耗的影响,对建筑进行了节能优化设计,为建筑节能及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2022年07期 v.50;No.377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