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环境

  • 湿热地区高校人工湖热环境实测研究

    刘嘉懿;王可睿;姚灵烨;赵立华;

    湿热地区气候具有高温高湿的特征。相关研究表明,在夏季居民常常反映自己处于偏热的状态,并普遍希望能够降低所处环境的气温。为此,作为一种城市冷源,开放的水面常常被应用于各种尺度的城市、社区与校园中,并与植被、遮阳等措施共同改善城市热环境。目前,国内外有较多学者开展水体对水滨热环境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对于湿热地区的日间水滨热环境有一定的降温增湿作用,但对于较寒冷地区与夜间也具有一定增温作用。对于水体热环境的研究主要采取模拟研究与现场实测的方式,在室外热环境模拟领域广泛使用的ENVI-met在水体模拟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主要表现在对夜间的水温模拟有较大的误差;水体实测研究则缺乏以湿热地区校园人工湖尺度水体为对象的相关研究。以湿热地区某高校人工湖为例,监测其周围的气象参数,并据此明确对高校湖滨热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高校人工湖尺度的开放水面对湖滨热环境的影响规律,为高校人工湖滨环境设计提供实测基础。选取广州市某高校内人工湖作为实验对象,在人工湖周围、上方及水下布置了共24个测点,进行了为期25 h的实测,得到了全天的水体温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太阳辐射量等参数,并对其展开多层次的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湖对湖滨环境有着较为显著的降温与增湿作用。日间由于水分蒸发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而在夜间并未观测到对周围环境显著的升温效应,此外,未观测到距湖滨距离变化的稳定温湿度变化梯度。水体温度与水面上方气温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但水体内部温度较水上气温稳定,在11:00-18:00水体温度持续低于水上气温,在6:00-10:00及19:00至次日7:00水体温度持续高于水上气温,水下温度峰值与水上气温峰值均较水面温度有不同程度延迟。风向对湖滨气温与湿度分布有较大影响,水体下风向测点相较上风向测点有着更低的温度与更高的相对湿度。

    2023年03期 v.51;No.38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 瑞典斯德哥尔摩生态城市的实践与启示

    任彬彬;李宗彤;高桐;

    由于城市发展导致居住环境日益恶劣的困境,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身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的研究中。目前生态城市模式是应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挑战的首选方式之一,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世界级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通过梳理斯德哥尔摩的规划文件和其他相关文献,从可持续能源系统、可持续废物管理系统、可持续交通系统3个维度介绍了斯德哥尔摩在生态城市方面的实践,归纳总结出节能新技术在生态设施上的应用、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居民的行为改变以及生态循环链的持续运行,是该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和解决方案。该研究可为我国进一步深入建设生态城市提供借鉴参考。

    2023年03期 v.51;No.385 9-1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绿色建筑

  • 寒冷地区高铁站抗冷风门斗优化设计选型

    高皓然;曲冠华;任蕾;刘刚;

    通过提取高铁站典型门斗参数,构建了动态拓扑的参数化几何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型平面形式,利用FLUENT仿真平台对3402个门斗样本进行多风速风向条件下的抗冷风优化选型研究。用防风效率评价不同类型门斗以及防风构件的抗冷风性能,得到不同风速风向下各空间参量对防风效果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止回阀型门斗抗冷风效果最佳,平均防风效率为21.70%,结合安检型门斗的平均防风效率为15.36%,角涡流型门斗的平均防风效率为13.92%;导风板与止回阀顶棚构成的组合构件对双层门斗的平均防风效率提升了2.03%,对3层门斗提升了4.72%。该研究提出高铁站门斗空间参量以及构件的防风优化选型策略。

    2023年03期 v.51;No.385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3K]
  • 基于人工智能的建筑能耗预测研究综述

    冯增喜;杨芸芸;赵锦彤;何鑫;张茂强;崔巍;王泽;

    能耗预测作为建筑节能的先决条件,对于挖掘建筑节能潜力、提高建筑设备使用效率、提升建筑运营管理质量有重要意义。针对能耗预测,从输入数据类型、输出数据类型、预测时间范围、预测方法4个方面对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建筑能耗预测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又介绍了单一预测模型和集成预测模型的基本理论,并分别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3种人工智能方法作为基本模型,进行了基于单一预测模型和集成预测模型的建筑能耗预测研究。研究表明与单一预测模型相比,集成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稳定性及多样性,同时,对人工智能方法在建筑能耗预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3年03期 v.51;No.385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 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外墙设计研究综述

    何泉;石翠莹;黄炜;

    低能耗装配式建筑是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两者融合发展的产物,符合国家绿色节能的长远目标。外围护结构中外墙的性能充分影响了建筑的气候环境适应性,是装配式建筑实现低能耗的关键因素。通过深入文献调研,从设计原理、热工属性和节能特点等方面对预制保温墙板、模块化太阳能墙板和可调节外表皮三类装配式外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合理应用这三类预制外墙,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营造出舒适的室内环境。在具体的热工设计中,预制保温外墙要关注保温构造形式、热桥和气密性优化,模块化太阳能墙板应重点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可调节表皮应综合考虑建筑运行方式,确定模块单元尺寸和气候调控因子,并且三者都要考虑与装配式建筑的有效结合,实现工业化生产应用。

    2023年03期 v.51;No.385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 夏热地区绿色公共建筑运行效果调研与分析

    郭振伟;戈亮;王新雨;常卫华;

    对夏热地区绿色公共建筑的运行能耗及室内环境品质进行了调研及分析。选取位于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同城市共14个获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的办公建筑,通过调研和典型项目室内环境现场测试,分析了绿色办公建筑运行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的情况。研究表明,夏热地区绿色公共建筑运行能耗符合标准要求,公共建筑最大月能耗普遍出现在天气最热的月份,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的最低能耗出现在天气最温和的月份,空调能耗波动性最大,且公共建筑中酒店建筑空调能耗占比最大;办公建筑和酒店建筑的室内环境品质满足标准要求,但商业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有待提高。针对运行效果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夏热地区绿色公共建筑运行效果提升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51;No.385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 陂古村民居生态技术研究

    洪亚聪;彭小云;韩桢立;

    随着工业社会快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大量耗费,为了节约资源与能源,绿色建筑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我国传统村落和民居经过长期发展,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理念,产生了较多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态营建技术和方法。以江西省吉安地区渼陂古村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测绘、文献研究和热环境实测,从选址与聚落总体格局、建筑空间组合、安全与防灾、建筑技术与构造、室外微热环境营造5个方面探讨渼陂传统民居典型的生态技术,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方法及理念,为保护和更新传统民居提供理论基础,对启发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以及推动建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3期 v.51;No.385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0K]
  • 国内外铁路客站建筑节能设计研究现状及可视化分析

    陈立镜;陈则霖;刘力;

    铁路客站相较一般公共建筑具有更显著的高能耗特征,相应节能设计研究也已经有近20年历史。基于CiteSpace、Bicomb和SPSS等软件,对CNKI和WOS数据库中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时空分布、关键词词频、关键词聚类、研究热点变迁及未来发展预测多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出国内由不同专业主导的4个研究方向,国外研究关注能源链、站域空间、全生命周期、节能实效四方面特征;发现国内外研究主体都相对单一,但在研究关注点上国外具有更系统化和整体性的差异。结合国内38个建成铁路客站的具体节能设计方式的相关性研究,探讨了我国铁路客站节能设计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发现了当前设计系统化不足的特征,以求为未来我国的铁路客站节能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3年03期 v.51;No.385 51-5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9K]

国际文摘

  • Energy and Buildings

    侯恩哲;

    <正>https://www. sciencedirect. com/journal/energy-and-buildings/v ol/282/suppl/CV olume282,1March2023【OA】(1)Photovoltaic energy balance estimation based ont he building integration level,by I. Lillo-Bravo,Anton Lopez-R oman,Sara Moreno-Tejera,J. M. Delgado-Sanchez,Article112786A bstract:The photovoltaic module building integration levela ffects the module temperature and,consequently,its outputp ower. In this work,a methodology has been proposed to estimatet he influence of the level of architectural photovoltaic integration on the photovoltaic energy balance with natural ventilation or with forced cooling systems. The developed methodology is applied for five photovoltaic module technologies(m-Si,p-Si,a-Si,CdTe,andC IGS)on four characteristic locations(Athens,Davos,

    2023年03期 v.51;No.385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可再生能源利用

  • 基于参数化分析的校园光伏潜力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朱丽;景一帆;尹宝泉;李昉芳;

    针对我国校园的面积和建筑能耗逐年上升、可再生能源使用不足的问题,以校园建筑群的光伏潜力为研究对象,综合校园建筑特点和实际用能需求特征,使用参数化分析工具建立了一种可用来定量评价校园光伏潜力的流程方法。将该方法运用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构建了光伏评估数据集,计算了校园整体和内部功能组团的光伏可安装面积,分析了光伏阵列的最佳部署方式,并预测了发电量和光伏替代情景。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所提评估方法能够较为快速准确地计算得出校园总体和各功能组团的光伏发电潜力,生成光伏部署策略;同时,研究结果为其他校园建筑群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水平、减少碳排放提供了方法参考。

    2023年03期 v.51;No.385 58-6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9K]

暖通空调

  • 基于N-LCC模型的酒店建筑冷热源方案评价方法研究

    张广凯;姬颖;谢静超;

    经济性是建筑冷热源方案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将对比回收期(N)和全寿命周期成本(LCC)联合建立N-LCC模型,用于评价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冷热源方案的经济性,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动态描述和敏感性分析。以济南一栋酒店建筑为例,对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燃气锅炉、螺杆式冷水机组+燃气锅炉、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市政热网、螺杆式冷水机组+市政热网、空气源热泵、VRV多联机6种冷热源方案进行经济对比并阐述模型效果。结果表明磁悬浮冷水机组具有良好的长期经济效益,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市政热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为1184.15万元,在6种方案中最低,其中累积年运行费用占比79.04%,且对电价、热量价格的敏感性小。通过对建立的对比回收期模型进行分析,总结出全寿命周期下对比回收期可能出现的4种情况:(1)无对比回收期;(2)对比回收期<所有冷热源设备寿命;(3)对比回收期>某一个冷热源设备寿命;(4)多对比回收期。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对比回收期可以在长周期范围反映出冷热源方案的相对经济性,对酒店建筑冷热源方案经济性评价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2023年03期 v.51;No.385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高寒地区办公楼冬季室内不对称辐射温度研究

    王美林;沈鹏元;马航;

    高原寒冷地区气候独特,其室内热环境有异于平原寒冷地区。冬季室内热环境质量差,且室内温度非均匀分布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评估。通过现场实验测试了室内外热环境参数,并建立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温度校验。在冬季典型气象日,与同处严寒气候区的平原城市北京对比,拉萨室内温度和辐射温度更高,但辐射温度不对称也更加明显。受太阳辐射、散热器和北外窗的强冷辐射影响,人体最大不对称辐射温差可达3.95℃,头部甚至达到8.73℃。由于强太阳辐射和低气温,建筑应尽量避免设置北向外窗,并加强保温。此外,拉萨需要更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设计、评价规范,以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

    2023年03期 v.51;No.385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9K]
  • 辐射制冷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挑战

    邹捷书;李文菁;苏欢;王平;曾智;陈晓;

    辐射制冷是一种被动制冷技术,不消耗能量,将物体的能量以辐射的方式透过大气窗口(8~13μm)传递到宇宙深处。将辐射制冷技术应用到建筑供冷中,可以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目前辐射制冷技术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制冷功率低和辐射制冷功率对大气透明程度的依赖性大,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包括研制高性能辐射制冷材料、选择合适的制冷系统以及与其他相关技术,如太阳能集热、太阳能光伏发电进行集成。从辐射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辐射制冷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辐射制冷系统的基本形式以及辐射制冷技术面临的挑战对辐射制冷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从而使相关研究者快速地对辐射制冷技术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2023年03期 v.51;No.385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 深圳某商业项目空调冷源配置方案分析

    蔡强;

    以深圳某商业项目为例,对其全年逐时空调冷负荷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不同部分负荷运行时间权重,提出了常规水冷、冰蓄冷、磁悬浮水冷、磁悬浮风冷、磁悬浮蒸发冷5种空调冷源配置方案。分别对主要空调设备价格进行估算,得出了5种配置方案的初投资;分别对冷机、水泵、冷却塔运行能耗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了5种配置方案的年运行能耗;分别对冷机、水泵、冷却塔进行布置,得出了5种配置方案的建筑空间要求,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技术经济性分析,以确定适合此项目的冷源配置最优方案,以期为其他工程项目冷源配置选择提供设计参考。

    2023年03期 v.51;No.385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 基于运行数据的多联机室内机位置识别方法

    杨睿贤;丁云霄;郑春元;李斌;翟晓强;

    多联机系统拥有丰富的运行数据,但对其数据的有效利用依赖于室内机位置的信息,该信息目前主要依托于人工定位方法获得。提出一种基于运行数据的多联机室内机位置识别方法,用于降低现有人工定位方法的时间和人力成本。通过对多联机系统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构造了能够反映距离的评价指标,从而评价各台内机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距离及各台内机之间的相对距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上述指标与房间参数化信息进行匹配的方法,以获取内机在房间中的具体位置。模拟仿真和实验研究表明,上述基于运行数据的多联机室内机位置识别方法能够准确地对内机在房间中的位置进行识别,并显著降低内机位置识别的工作量。

    2023年03期 v.51;No.385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 干式低温热水辐射供暖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刘学来;王思合;张永超;杜惠美;

    干式低温热水辐射供暖系统运行时所需供回水温度在35~45℃之间,节能性强且负载低、舒适度高、适用性高,但由于我国目前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整体普及影响较大。介绍了干式低温热水辐射供暖系统,对在整个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如系统设计时模块选择、管道数量优化、干式地暖自流平问题、施工时整个系统施工工艺流程、在不同季节下施工注意事项以及整体的调压运行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应对的解决措施,为今后的干式低温热水辐射供暖的设计参数的选择及系统优化提供理论借鉴。

    2023年03期 v.51;No.385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保温隔热

  • 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干式连接件传热模拟分析

    徐政;胡冗冗;黄炜;

    为探究不同干式连接件对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墙板的热工影响,利用Autodesk CFD软件中的传热分析模块对两种干式连接件进行有限元传热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无保温情况下,盒式连接墙板在连接部位会产生热桥效应,其内表面温度显著低于墙板其他部位,盒式连接件的线传热系数达0.335 W/(m~2·K);软钢板连接墙板在连接部位同样会产生热桥效应,但影响程度不及盒式连接件。通过模拟分析在不同保温层厚度的情况下盒式连接件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变化得出:外覆保温层可显著降低盒式连接件的热桥效应,当采用厚度为100 mm的EPS保温层时,盒式连接件内表面温度为16.41℃,与墙板内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温差缩小至0.76℃,盒式连接件的线传热系数也下降至0.004 W/(m~2·K),此时盒式连接件对墙板主体部位热工性能几乎无影响。

    2023年03期 v.51;No.385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 大规格突出装饰构件对玻璃幕墙节能性能的影响研究

    汪贵民;

    大规格突出装饰构件成为集热、传热的优良载体,是整个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的难点。在大规格突出装饰构件的附加作用下,为有效地解决玻璃幕墙系统隔热性能变差的问题,针对装饰构件与幕墙立柱组成的组合结构,建立集成大规格突出装饰构件的幕墙立柱连接节点位CFD分析模型,在合理考虑结构特征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利用MQMC软件进行传热特性分析;重点选取隔热条长度、装饰构件的外轮廓尺寸、板厚、腔体数量等关键因素进行影响分析,对组合结构的传热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揭示其影响规律,以此构建玻璃幕墙系统节能优化设计策略;通过实例验证了优化设计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23年03期 v.51;No.385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屋面女儿墙做法分析与探讨

    李晓凯;

    通过对现有的标准、图集中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屋面女儿墙构造节点做法的详细分析,结合项目实践,发现现有的构造做法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且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渗漏的风险。因此在现有的女儿墙构造做法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分析探讨了女儿墙混凝土压顶的保温防水一体化的新型构造做法,并且对这种新型构造做法的节点构造原理及施工工艺进行了深入地解析和探究。该做法不仅施工方便,减少了工作量,并且节约了建设成本,还有效地避免了传统被动式建筑女儿墙金属盖板做法因防水层破坏所带来的渗漏水隐患,可以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女儿墙部位的施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3年03期 v.51;No.385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节能改造

  • 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的配电系统优化节能策略研究

    杜振华;曹正宇;窦如滨;严少刚;朱明峰;

    在碳中和的发展背景下,配电系统的节能成为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采用单一的节能措施不能获得较高的节电量,因此需要采取多种优化节能措施。以配电线路截面选择、无功补偿、谐波治理为主要优化策略,给出了各种策略的节能量计算方法。再将节能量和节能效益最佳设定为最优化目标,构建出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节能的策略及其数学模型。在问题求解时,将节能策略构建为有边界的组合优化问题,并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实例分析表明,优化节能策略的数学模型可靠,算法收敛速度快,本策略能够为配电系统的优化节能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2023年03期 v.51;No.385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 夏热冬冷地区游泳馆除湿热泵空调系统节能性对比分析

    顾林;胡悦;罗代娜;于国清;

    室内游泳馆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因此必须对游泳馆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池水温度等因素进行高精度控制,以及时除去余热余湿,维持建筑物整体正常运行。目前室内游泳馆一般采用常规空调系统或者泳池专用除湿热泵空调系统。以上海市某室内游泳馆作为夏热冬冷地区游泳馆代表,选取冬季和夏季典型日,对常规空调系统与泳池专用除湿热泵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负荷条件下,采用泳池专用除湿热泵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均要低于常规空调系统,冬季泳池专用除湿热泵空调系统比常规空调系统节能约22.9%,在夏季节能23.3%左右,可见泳池专用除湿热泵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显著。

    2023年03期 v.51;No.385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多倍供液对冷库制冷性能影响的分析

    孙炳岩;姚海清;赵树旺;张文科;关春敏;王建华;

    建立了泵供液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回气管和吸气管段管道压降模型以及蒸发器传热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工况下供液倍率增大对于制冷系统COP以及EER的影响。以某单个冻结间冷负荷55 kW的氨冷库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泵供液管道压降影响下COP随供液倍率增大而降低,但COP无法客观反映泵供液对蒸发制冷量的影响;制冷系统的EER随供液倍率先升高后下降,蒸发温度变化对于最佳循环倍率的值影响不大。可将冻结间循环倍率从设计值5倍降低为3倍,在蒸发温度为-33℃时制冷系统EER可以提高2.17%,系统运行总功耗可以节能5.3%。研究结果可以降低冷库内制冷剂的充注量且使冷库运行更加节能高效。

    2023年03期 v.51;No.385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 干熄焦电气室与电站合建的建筑设计探讨

    李泽桐;曹凯;

    干熄焦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新型冶金工艺,广泛应用于技改项目中,其系统所配套的公辅设施单体数量多,传统设计采用各自独立的布局模式,存在占地面积大、管理过程中协调性和同步性较差、建成投产后效益不足等缺陷。基于实际的干熄焦技改工程,为解决因用地紧张等限制条件而导致建筑间距过近的难题,以满足建筑间防火间距作为出发点,突破干熄焦工艺的传统布局模式,将干熄焦电气室与电站两个不同性质的建筑单体合为一个建筑物开展建筑设计,对合建后建筑物的生产火灾危险性、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建筑高度等要素重新整合定义,既满足规范中消防安全的相关规定,又达到了节能环保、降低投资成本的目的,且项目投产后达到预期目标。

    2023年03期 v.51;No.385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

  • 美国净零能耗建筑推广路径及对中国的启示

    朱文运;高露丹;陈军;付光辉;

    美国通过依靠技术支持和市场化推广,成为了全球率先发展净零能耗(零碳)建筑的国家之一,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基础。现阶段美国在政策机制、市场激励、建筑标准规范3个关键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机制以推动建筑向净零能耗、零碳方向发展,设计了具有创新性的节能解决方案和符合美国国情的实现路径,这对我国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一定的启示。发展净零能耗(零碳)建筑是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结合美国实践,我国应立足于自身国情,有机结合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推广净零能耗(零碳)建筑;同时,制定完善标准认证体系并充分挖掘各方面节能潜力可以提高建筑能效进而达成零能耗(零碳)目标。

    2023年03期 v.51;No.385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