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晓群;王翠灵;侯忠平;库慧益;齐延会;王宝龙;
冷站能耗在中央空调总能耗中占比大。通过优化冷机运行序列和负荷分配,可以在保证末端冷量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针对冷机性能主要受供冷量、蒸发器出水温度和冷凝器出水温度影响,设计了基于现场数据识别模型优化群控策略,同时以冷机现场可达到的实际最大供冷量和最小供冷量作为约束条件,缩小了冷机序列优化和负荷分配优化的搜索域,加速优化控制计算速度。同时,探讨了不同优化算法对寻优结果的影响。以武汉某烟厂作为案例,对冷机优化群控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冷机群控策略相比,采用基于现场数据识别模型的冷机群控策略均可以在整个制冷季实现约20%的节能率。
2023年04期 v.51;No.386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1K] - 冯爽;顾赵季;于国清;史傲峰;孙心雨;
个性化供暖具有节能和控制微热环境的能力。采用加热座椅的个性化供暖方式,分别在座椅的两侧和背部敷设加热膜,测量不同加热功率下3片加热膜的表面温度变化。通过真人热舒适实验研究了夏热冬冷地区,在较低的室内温度(12~16℃)下,改变加热膜的功率对人体局部和整体的热感觉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室内温度为12℃时,加热座椅功率为35 W+40 W,基本满足人体热感觉要求,此时加热膜表面温度为34℃左右;室内温度为14℃时,加热座椅功率为35 W+40 W,满足人体热感觉要求,此时加热膜表面温度处于36℃左右;室内温度为16℃时,加热座椅功率为30 W+35 W,基本满足人体各个部位的热感觉要求,此时加热膜表面温度约为36℃。
2023年04期 v.51;No.386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 伊伟奇;李浩;李超;吴重纬;黄翠;黄晨;
非单向流洁净室设计时,由于事先无法准确获得室内发尘量资料,一般按洁净度要求利用相关设计规范确定换气次数取值范围,但所选用的换气次数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实际使用时是否能满足洁净度要求,是否会过大而造成能耗浪费。以一典型顶送侧回的ISO 6级非单向流洁净室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实验方法,获得对室内洁净度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影响程度排序:室内发尘量、换气次数、送风口尺寸、尘源高度。在此基础上,在送风结构与房间污染源位置固定的洁净室内,进行不同换气次数下室内发尘量对室内浓度变化的特性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获得不同换气次数、发尘量时的颗粒物浓度计算拟合式,以此确定了ISO 6级下选用换气次数的室内最大允许发尘量,即按规范选用50~60次/h换气次数时室内最大允许发尘量为7.4×10~4~8.9×10~4 pc/(m~3·min)。同样,还可确定在不同发尘量时需要的最小换气次数,比如室内发尘量为4.0×10~4 pc/(m~3·min)时,此时ISO 6级洁净室只需n_(min)=27次/h。因此,按洁净度确定非单向流洁净室换气次数的同时考虑室内发尘量的大小,可以在满足室内洁净度要求的同时节约能源。
2023年04期 v.51;No.386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 李文静;姚海清;赵树旺;张文科;孙文峰;孙知晓;
中深层套管式换热器由于占地面积小、取热量高等优点被广泛使用。描述了中深层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建立了单孔、双孔及四孔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揭示了多孔地埋管传热研究中叠加降维方法的应用,基于相应的工程项目分析了模拟数据的变化情况。当多孔地埋管以对称方式分布时,对比了单孔、双孔和四孔之间取热量的变化,并分析比较了各自的钻孔间距、大地热流、循环液流量、岩土导热系数、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及内管导热系数对套管式换热器名义取热量的影响和不同间距对进出口温度的影响。此外,对比了四孔非对称分布时不同排列方式对名义取热量的影响以及进出口水温的变化。其研究结果为多孔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的工程项目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进一步促进中深层地热能的推广应用。
2023年04期 v.51;No.386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 王春雨;汪永生;张勇;王宇飞;窦逸伟;王世明;王志忠;孙柏岩;
自东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启动以来,对东北电网现役热电机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供热面积逐年增加,火电企业尤其是热电企业在保民生、保稳定和保盈利、保生存之间必须寻求合理方向。各火电机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既要进行供热能力扩容,又要进行深度调峰灵活性改造。本研究介绍了京能(赤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赤峰能源)#1机组高背压循环水供热及#1、#2机组高、低压旁路系统改造后联合供热进行深度调峰改造。改造分3个阶段进行,分别为高背压改造、旁路供工业抽汽改造、多级旁路联合供热改造。改造结果在供热期既保证了供热稳定(工业抽汽供应+居民采暖供应),又达到了调峰的目的。介绍了3个阶段的改造过程,并针对改造后的安全经济调整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经济分析,以该公司的机组改造为例,最终阐述150 MW汽轮机灵活性增容改造在深度调峰中的多级旁路在复杂供热工况下的技术路线。
2023年04期 v.51;No.386 86-8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房天宇;马宏民;侯鸿章;刘嫣然;陈磊;
开窗通风是中小学教室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手段。但是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室外温度较低,无法保持开窗通风状态,导致室内空气品质下降,进而引发学生疾病传播、学习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机械通风作为提升中小学教室室内空气品质的有效手段一直被广泛关注,但由于新风量标准、运行费用等因素的影响,难以被实际应用。以实际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CO_2浓度为衡量指标,并运用集总参数法对不同形式下的新风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确定适用于教室环境的最小新风量。结合新风量要求,采用集中式新风系统和设置房间新风机组两类方案,通过对比各新风系统的运行费用和初投资,建议在严寒地区中小学教学楼采用设置带变频调速功能的集中式新排换气系统。
2023年04期 v.51;No.386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 顿喆;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要求随之不断提高,空调系统所承担的任务不单单只是制冷制热,更承载着节能、节水、环保、舒适等更多的属性。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节能环保更是成为了重要的任务。目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形式新颖,使用节能效果显著,已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将详细阐述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原理、优点及其组成设备,并以实际项目为案例,通过运行能耗模拟测算,分析了3种不同末端系统对环境及能耗的影响,并将3种不同系统所形成的能耗成本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给出了最佳解决方案。
2023年04期 v.51;No.386 95-9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袁永莉;
辐射空调系统耦合在建筑内部作为参与房间换热过程的一部分,显著地影响着房间各内壁面的温度变化。采用多节点网络法建立描述结合辐射末端的房间热过程模型。将整个房间视为一个系统,房间围护结构内、外各表面及房间内空气作为网络节点。其中,房间围护结构外表面节点通过导热作用房间内表面节点,再通过辐射换热与其他内壁面实现热量的传递和联系,同时各内壁面与空气节点通过对流换热形成流体网络。通过建立基准模型来描述带辐射系统的室内各表面温度热响应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准确性,为分析实际过程中的房间内空气温度及围护结构各内表面温度热响应特性提供基础。
2023年04期 v.51;No.386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 姜秀鹏;
基于南京市一个采用温湿度独立空调系统的住宅项目,对此系统的热湿平衡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冷热源系统和末端系统从节能经济性、运行特性、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结合土壤热平衡模拟结果,采用适当的调峰措施,对地源侧需要设置冷却塔及开启热回收模式制取热水来辅助散热,以保证土壤总体热平衡进行了分析。对毛细管和新风系统各自承担的室内负荷比例计算和实施方式,根据项目每户每室实际可敷设毛细管面积,及毛细管管间距对单位面积的换热量影响,结合具体技术措施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同时跟常规多联机+燃气热水器系统进行了经济性对比分析,为业内同行在选择空调系统形式时提供参考。
2023年04期 v.51;No.386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