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运维

  • 基于机房设备表具图像的非侵入式故障诊断算法

    周克楠;郭子科;何德卫;陈斐然;齐梓轩;陈俊宇;许鹏;

    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是维持空调系统正常运行、降低建筑能耗、提升空调系统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其中,冷冻机房内的设备和系统造价及耗能占比较高,因此冷冻机房内设备和系统的故障诊断是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现有的针对冷冻机房内设备和系统的故障诊断研究大多依赖于建筑自动系统(BA)采集的传感器数据,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常因自身损坏和通信故障导致BA系统无法获取准确信息,而大部分大型设备中自带且更为可靠的机械表数据却没有被纳入到自动监测中。利用基于图像的故障诊断算法,以故障状态监测为目的,以冷冻机房比较普遍的日常巡检任务为切入点,以实现利用能够采集图像的巡检机器人对冷冻机房的主要设备进行自动巡检,达到空调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为愿景,开发多种自动化的故障诊断算法模块。这些诊断模块具有非侵入、成本低、易部署等优点。基于图像的算法进行温度和压力表盘的示数读取。先利用迁移学习,关闭特征层的梯度更新的方式训练一个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对冷冻机房中的表盘、卧式水泵、立式水泵、压缩机4种主要设备进行分类。对于温度和压力表盘,利用图像二值化、最大连通域提取、形态学处理和边缘检测等多种图像处理方法获取指针图像,再基于区域划分利用三角函数计算指针夹角,并换算得到表盘示数。该算法在实践中读数准确率较高,可以监测温度和压力示数来判断异常和故障。

    2023年06期 v.51;No.388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绿色建筑

  • 新型通风坡屋面系统绿色性能试验研究

    梅阳;刘建国;肖军;王胜;米星;王云燕;张可文;

    在建筑业“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住建部持续加大绿色建筑技术和装配式建筑技术推广力度,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新型通风坡屋面以防水可靠、节能环保、耐久性好、节约材料、施工质量高及施工速度快的优势获得关注和应用。为研究新型通风坡屋面系统的安全及绿色性能,将进行通风屋面系统固定件性能试验及热工性能试验,并设计风驱雨模型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设计的固定件形式能够保障新型通风坡屋面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风驱雨试验条件下,各工况波形沥青防水板均未渗漏,屋面系统安全及防水性能可靠;与无通风层屋面相比,新型通风坡屋面系统室内屋面温度在夏季可降低8.9℃,在冬季两种系统温度相当,新型通风坡屋面系统夏季节能效果明显。

    2023年06期 v.51;No.388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 多气候区不同窗墙比下功能布局对办公建筑能耗的影响

    范征宇;肖子一;刘加平;

    为探究窗墙比与建筑空间功能布局对建筑能耗的复合影响,对各气候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运用DesignBuilder作为仿真模拟工具,模拟比较了中国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5种预设的办公建筑功能布局在不同窗墙比下的建筑能耗,并对各模拟方案的各分项能耗进一步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窗墙比区段下功能布局变化对建筑能耗影响较大,且不同窗墙比区段下的最优空间布局方案有明显差异。在严寒、寒冷地区重点考虑的低窗墙比区段,核心筒作为低性能区域,位于中央远离气候边界布局节能效益最大。在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的高窗墙比区段,低性能核心筒区域位于偏心布局的能耗略低于中央布局方案。相对而言,核心筒在各种偏心布局之间变化的能耗差异较小。

    2023年06期 v.51;No.388 18-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 寒冷地区图书馆阅览空间外立面形态光热性能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

    王梦园;邓新梅;范征宇;刘加平;

    良好的采光设计策略需同时考虑对光环境和建筑能耗的影响,而以图书馆阅览空间为代表,具有较高采光需求的功能空间则往往面临采光与能耗的权衡难题,寒冷地区因需兼顾采暖制冷更甚。与此同时,当代公共建筑的自身立面形态设计加剧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以西安地区图书馆南向阅览空间为原型,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对寒冷地区不同外立面形态变化阅览空间的采光和能耗影响进行了综合模拟分析。结合图示相关性分析,统计光热性能结果,并基于优化阅览空间采光效果同时控制建筑能耗增加的综合目标,提出了窗墙协同变化类型的外立面优化设计建议。结果表明,针对阅览空间外立面形态设计,考虑竖向形态变化设计时可选择旋转角适中偏小(0°~15°)的竖向旋转式;考虑水平向形态变化设计时可选择旋转角较小(0°~5°)的整体偏转式或旋转角设置较为灵活(-25°~5°、15°~20°)的单元偏转式。

    2023年06期 v.51;No.388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5K]
  • 严寒和寒冷地区绿色宜居农宅节能技术效果分析

    李以通;陈乐端;成雄蕾;孙硕;

    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住宅建筑规模持续增加,但基本为自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室内热舒适性普遍较差。为响应“清洁取暖”和“双碳”目标号召,推动农宅向绿色宜居方向发展,对严寒和寒冷气候区农村住宅进行调研,分析农宅节能发展现状,确立农宅绿色宜居目标。在此基础上,采用DesignBuilder建立典型农宅模型,对提升目标约束下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加设阳光间两种节能技术进行模拟研究,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为实现绿色宜居农宅目标,严寒和寒冷地区农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需在当前标准基础上分别提升35%和40%,若增加阳光间则热工性能仅需提升20%和30%,并在第11~12年可收回提升改造成本。

    2023年06期 v.51;No.388 32-3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 附加阳光间式建筑热过程模拟与能耗分析——以银川、太原为例

    席新宇;周乐乐;周菁楠;徐启鹏;张家宸;

    附加阳光间式太阳房在冬季的节能效果显著,但在夏季是否会导致建筑过热、冷负荷过大,需要具体分析。同时,如何通过自然通风等措施解决夏季过热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利用DeST-h软件,选取位于银川和太原的建筑进行了室温计算和负荷分析,比较了太阳房和常规建筑全年的室温和负荷情况,并对夏季两地完全封闭式阳光间与逐时自然通风策略建筑的负荷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相比常规建筑,太阳房自然室温高,热负荷小,冷负荷大,夏季存在过热问题。夏季对阳光间进行逐时通风后,太阳房建筑冷负荷明显减小,建筑能耗降低。因此对于新建被动太阳房,可以考虑在夏季采用逐时通风、增加遮阳、优化阳光间进深等措施,以降低建筑冷负荷。

    2023年06期 v.51;No.388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9K]

暖通空调

  • 西安地区建筑空调供冷室内临界温度研究

    王文妍;杨柳;赵胜凯;刘衍;宋冰;

    发展超低能耗甚至近零能耗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共识。以降低夏季空调能耗为切入点,针对无人工冷源情况下建筑室内设计温度上限的确定问题,以寒冷地区代表城市西安为例,以具有用户可调节空调的建筑为研究对象,在初夏时段采用客观物理环境测试和主观调查问卷收集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空调供冷室内临界温度,即室内温度达到多少度时使用者会开启空调。选取操作温度为室内热环境参数,在综合考虑前人热舒适现场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得到西安地区建筑空调供冷室内临界温度为28.16℃,对应实测不可接受率为15%;该温度阈值可作为节能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控制目标,从而降低建筑空调能耗。

    2023年06期 v.51;No.388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2K]
  • 不同空调末端下人体局部热舒适对比研究

    周政翰;赵海湉;林波荣;刘实;汪星辰;

    讨论了办公建筑空调系统中的辐射地板、辐射天花和对流换热3种不同的供冷末端在人体整体热感觉和局部热感觉方面的特征与差异。对3种不同供冷末端下的办公建筑进行现场热舒适调研测试,发现3种末端的中性温度相差较小,且辐射地板供冷系统的中性温度最高。通过对局部热感觉投票结果分析发现,3种末端的局部热感觉差异显著,辐射地板和对流换热供冷末端的局部热感觉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对流换热系统的上肢部位热感觉明显偏低,而辐射地板系统的下肢部位更容易产生冷感。对问卷中整体热感觉偏冷的人员分析发现,相比于对流供冷末端两种辐射末端的局部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的影响更显著。

    2023年06期 v.51;No.388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6K]
  • 某航站楼双冷源新风机组性能分析及策略调整

    廖滟;张昆;常文成;魏峥;陈昭文;李林涛;宋业辉;

    机场航站楼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枢纽建筑,对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温湿度独立控制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近年来不少大型机场航站楼采用了此项空调形式。针对华东某机场的双冷源新风机组的实际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研究其控制策略。通过测试可知,双冷源新风机组的出风温湿度满足设计要求。为减轻排风管的锈蚀情况,拟将12℃高温水改为8℃常温水对双冷源机组进行预冷,因此对机组的运行策略进行了调整,同时分析了两种工况下的航站楼空调设备的耗功率。经初步分析,改变水温后空调设备的耗功率并未增加,因此改变供水温度和机组控制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023年06期 v.51;No.388 53-5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5K]
  • 寒冷地区某办公建筑过渡季节自然通风开窗行为研究

    杨倩苗;孙志中;郑焕祺;

    建筑使用者的开窗行为是建筑节能工作不可忽视的重点之一。根据我国过渡季节自然通风条件下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运行情况,实测济南某高校被动式低能耗办公建筑自然通风时室内外环境因素和窗户控制动作,分析影响窗户控制动作、开窗率的显著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得出主要结论:1)在上下班时间,使用者开关窗动作明显,室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微乎其微,存在室外温度极低或极高情况下仍开窗的情况。2)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开窗率的主要因素,42.5%的开窗率就能够保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0 ppm。3)测试期间使用者63.3%的开窗行为不能使被动式低能耗办公建筑获得室内舒适温度,建议根据优化开窗公式约束使用者开关窗行为,可将室温控制在21~29℃。

    2023年06期 v.51;No.388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4K]
  • 颗粒物浓度求换气次数方法的探讨

    赵振阳;王海东;邹志军;

    室内颗粒物浓度大小与房间换气次数紧密相关。在房间无室内污染源,且只有渗透风作用时,当确定了缝隙颗粒穿透系数和室内颗粒沉降率的取值范围后,便可根据室内颗粒物质量守恒原理,由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求解房间换气次数。以一个仅渗透风作用的房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工况测量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求得了各工况房间的换气次数。与此同时,采用示踪气体法测量获得房间实际换气次数,通过颗粒物浓度获得的换气次数与实际换气次数比较可知:颗粒物浓度采样时间间隔在30 min以上时,颗粒物浓度计算得到的换气次数与实际值偏差大于40%。但时间间隔控制在6~15 min左右时,计算得到的换气次数与实际值偏差为10%~13.6%,说明采用小于15 min间隔测量颗粒物浓度求解换气次数是可行的。

    2023年06期 v.51;No.388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可再生能源利用

  • 光伏热电通风系统多场建模及其参数特性分析

    蔡阳;黄楠兴;洪炳华;何建炜;向振宇;赵福云;

    光伏热电通风系统是一种结合光伏发电和温差发电的新型通风系统,具备高效利用太阳能并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力,其发电性能与温度直接联系。以往的研究集中在光伏热电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缺乏对光伏热电通风系统的多场建模和性能分析。建立光伏热电通风系统的传热模型,探究光伏热电通风系统在不同聚光下太阳辐照强度(简称聚光辐照强度)CG,以及不同通风速率条件下系统的温度分布和发电性能,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系统发电性能的作用机制。基于以上分析,确定系统更优的聚光辐照强度和通风速率。结果表明,当聚光辐照强度从100 W/m~2增大至3000 W/m~2时,系统总输出功率从0.01099 W增大至0.263 53 W,当通风速率从0.25 m/s增大至4.5 m/s时,系统总输出功率从0.241 88 W提升至0.284 55 W。相关研究对光伏热电通风系统多物理场建模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023年06期 v.51;No.388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0K]
  • 分层热物性对土壤源热泵传热特性的影响

    朱秉森;

    以工程场地两眼不同深度的试验孔内的岩土体及其热物性参数为研究对象,在上虞高铁新区某工程项目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和现场热响应试验,研究了岩土体在垂直方向的传热特性,从钻孔工艺和浅层地热换热功率两个方面综合评定了该地区土壤源热泵的适宜程度。结果显示,项目场区热扩散率大,温度堆积少;土壤导热系数为8.12 W/(m·K),数值较高;受两眼试验孔深度差异的影响,1#试验孔和2#试验孔在非共有段的吸热和排热能力不同,造成了夏季工况下1#试验孔比2#试验孔地埋管传热系数低0.11 W/(m·K),两者相差1.5%,冬季工况下1#试验孔比2#试验孔地埋管传热系数高0.23 W/(m·K),两者相差3%;综合评定,建议项目钻孔深度为80 m,适宜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制冷供暖。

    2023年06期 v.51;No.388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1K]

保温隔热

  • 基于热可视化的近零能耗建筑地面保温构造研究——以严寒地区为例

    张帅;宋德萱;杨丽;

    近零能耗建筑的大力推广是降低建筑能源消费的有力措施,而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更会直接影响建筑能耗水平与居住者舒适度。严寒地区的建筑室内地面会向室外传递大量热量,增加冬季建筑的采暖能耗。为探寻地面围护结构的传热机理,进而验证所设计构造的节能保温效果,采用严寒地区气候参数,利用热可视化方法,对近零能耗建筑的地面及其周边部位传热进行分析,以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以及建筑下方土壤温度为衡量条件,对所设计的地面围护结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地面及其周边部位保温组合构造,可以有效解决墙角墙根处内表面温度过低现象,使内表面温度提升至17.35℃,在不增加室内向地下土壤传热的情况下,可以使建筑下方土壤温度升高约8.45℃。适宜的设置保温延长带还可以使建筑下方土壤不会冻结,减弱冻土对建筑的影响。通过热可视化和建筑构造节能设计的创新结合,为构造设计提出新思路,以期为近零能耗建筑的推广与设计创新提供新理论与新方法。

    2023年06期 v.51;No.388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2K]
  • 内置保温系统应用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模拟分析

    王晓波;李鹏;张学勇;

    目前我国采用内置保温系统建造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案例较少,且没有系统性分析其应用特点,通过实验方式验证了传热仿真具有较高的精度,并在此仿真模型基础上对河北省发布实施的4种内置保温系统进行传热仿真,分析其传热特性并确定了4种内置保温系统的系统修正系数,同时对图集2保温系统构造应用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中各热桥节点部分进行仿真计算,确定典型住宅建筑附加传热量及附加传热系数。在上述计算和分析基础上,采用DeST软件分析图集2构造应用于河北省三大气候区建筑能耗情况,并确定了内置保温系统应用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外墙传热系数和挑板末端隔热措施,为后续内置保温系统应用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023年06期 v.51;No.388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1K]

直流建筑联盟之声

  • 面向老旧小区的建筑供配电低碳改造技术研究

    张永明;于杰生;颜哲;赵诣成;季颀淞;

    针对老旧小区电力容量不足的问题,对目前老旧小区供配电改造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交流直流混合供电“柔性调节”改造方案。该方案通过加装光伏和储能系统构建建筑微电网,并对电动汽车充电、电采暖等可调负荷进行柔性调节,以变压器容量安全为约束,优化建筑配电网运行策略和系统容量配置,为建筑供配电设计改造提供支撑。将提出改造方案和常规方案进行了比较,提出方案在变压器容量安全和储能系统容量降低两个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可实现老旧小区的用电安全和绿色低碳。该改造方法达到了区域内建筑电力负荷增长但无需扩容的目的,适用于扩容难、改造难的老旧小区,有助于改善居民用电质量,助力城市更新的实现。

    2023年06期 v.51;No.388 96-10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8K]

标准规范

  • 东南亚国家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研究

    邓月超;孟冲;李嘉耘;赵乃妮;刘茂林;曾璐瑶;

    为服务我国对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对比分析了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Green Mark、GBI、TREES、LOTUS、GREENSHIP及BERDE。结果表明:GBI、TREES、LOTUS、GREENSHIP均来源于LEED,但具有更高的本土适用性和更低的实施成本;Green Mark的可持续性指标、BERDE的社会和经济指标值得借鉴;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内涵基本一致,核心指标均包括场地与景观、能源、水、材料及室内环境质量;具体指标则更注重与本国资源、经济发展、可持续目标相结合。建议通过借鉴先进绿色标准评价指标、因地制宜地制定评价标准、坚持绿色建筑国际化发展,以加快我国绿色建筑“走出去”的步伐。

    2023年06期 v.51;No.388 102-10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0K]
  • 绿色城市轨道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罗定鑫;韩颖竹;吴疆;靳守杰;袁静;欧阳开;阳春;魏峥;

    碳中和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节能减排带来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覆盖城市轨道交通“站、场、线”的绿色评价方面存在空白,对具有特殊建筑类型及功能的轨道交通建筑进行评价无法得到相对准确全面的结果,不利于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可持续转型提供可量化的指导。介绍了一种绿色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指标体系包括安全耐久、便捷高效、健康舒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运营管理6个一类指标,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车辆基地及线路分别进行评价,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评价对象的各个评价指标进行赋权。方法的提出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建立绿色评价标准指标体系提供了思路。

    2023年06期 v.51;No.388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节能改造

  • 某办公建筑围护结构和空调系统改造分析

    张淑君;匡胜严;洪娜;谢垚;邓鹏;

    加强适用于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措施。综合运用外墙和屋顶外保温、3层玻璃塑框窗、窗外遮阳、新风热回收以及其他节能技术对一幢夏热冬冷地区的办公建筑进行了建筑围护结构和空调系统改造。改造前,通过PKPM模拟软件对所用的节能技术进行空调负荷分析和能耗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改造前主要负荷为围护结构和新风负荷,改造后室内发热量成为主要负荷;改造后的空调模拟能耗下降约80%。实际空调运行能耗统计表明,全年能耗相对改造前下降76.7%,其中采暖能耗下降达89%。另外,新风多级过滤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室内PM_(2.5)浓度相对于室外下降99.4%,而全新风设计和消杀措施有效防止疫情期间交叉感染发生。

    2023年06期 v.51;No.388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8K]

电气与智能化

  • 基于电气拓扑连接关系的配网主站自愈动作闭锁方法

    曾晓丹;谭振鹏;熊吟龙;欧阳卫年;李高明;

    针对配电自动化终端遥控隔离故障点、非故障点进行复电的过程中,系统因拓扑连接关系错误,会造成非故障点被错误隔离,错误停电,甚至错误的遥控转供复电,导致误送电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气拓扑连接关系的配网主站自愈动作闭锁方法。该方法通过自动发现拓扑连接关系的错误,自动报警、自动闭锁主站自愈动作策略,避免因拓扑连接关系错误引起自愈程序误动而造成配电网的运行风险。实验阶段,以某市10 kV配电网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路径中断、挂牌和无联络为主要拓扑异常情况。根据所提模型检测结果对电气拓扑连接关系异常馈线组进行数据修正,能够极大减少配电网主站自愈功能因拓扑连接关系错误而造成的配电网运行风险,从而提高了电网供电可靠性。

    2023年06期 v.51;No.388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5K]
  • 地源热泵冷热源机房备用泵配电问题探讨

    殷毅平;

    对地源热泵冷热源机房设备的配电电气规范条文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负荷等级。冷热源机房用电量较大,宜设置专用变压器,当专用变压器为两台或更多时,应满足其中一台变压器断开,其余变压器的容量能满足全部二级负荷的用电需求。举例不同地域和建筑围护结构对冷热源机房安装功率的影响。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列举3种可行的备用泵的配电方案:方案一,同一功能泵在同一组,由一条电源回路供电;方案二,同一功能泵分多组,由多条电源回路供电;方案三,备用泵在同一组,由一条电源回路供电,并分析其优缺点。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提出合理化设计建议。

    2023年06期 v.51;No.388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

  • 中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困境与突围

    魏峥;高游;董建锴;张世栋;周建利;徐先港;

    基于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对节能环保工作的强调,以及“30·60”双碳目标,国内各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愈发紧迫。近年来,建筑领域的能耗与碳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2018年我国公共建筑的能耗总量达到3.83亿tce,约占到我国总能耗的8.30%,且仍在持续增长。因此,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需快速推进,该过程中也面临机遇与挑战。通过广泛的调研、文献综述、数据采集等方式,整理并展示了我国既有公共建筑面积及用能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了该领域节能工作面临的困境和机遇;结合我国当前情形,从意识、实践、体系三个层面为国内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工作提出建议。

    2023年06期 v.51;No.388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6K]
  • 基于云-偏序集模型的建筑业绿色创新水平评价

    张瑞雪;陈婷;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绿色创新是实现工程项目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我国建筑业各省域绿色创新水平不平衡,需要进行定量准确的测度,为相关方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整体提高中国建筑业绿色创新水平。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据统计、搜索统计和预处理方法获取指标数据;结合云模型和偏序集评价法构建了云-偏序集的评价模型,以指标秩次替代指标权重;在数据驱动下应用评价模型,实现了省域建筑业绿色创新水平评价,并从总体和集群两方面分析了评价结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省域经济实力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业绿色创新发展,其水平取决于当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排名靠前的省份绿色创新水平显著高于云南、内蒙古、宁夏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本研究提出的绿色创新评价模型定量化地测度了中国建筑业各省域绿色创新水平,突破了传统评价方法中权重的限制,并为指导中国建筑业绿色创新均衡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3年06期 v.51;No.388 13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9K]

行业资讯

  • 清华大学宋晔皓教授斩获多项国际建筑师协会大奖

    <正>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8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将于2023年7月2-6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届时,国际建筑师协会将表彰三年奖、友好包容空间奖、国际健康创新设计奖等重大奖项的获奖者。清华大学宋晔皓教授及其团队近年来在国际建协的评奖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023年的国际建筑师协会三年奖中,宋晔皓教授凭借其在可持续建筑领域的卓越贡献,荣获“罗伯特·马修奖”荣誉提名。评审团高度评价了宋晔皓教授在城市和乡村建设两个领域的卓越贡献,称赞了其一系列乡建项目中令人惊叹的结构以及与村民共创共建的工作模式;同时他们也对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项目中技术与被动设计策略的巧妙结合给予了充分肯定。在2023年的国际建协“友好包容空间奖”中,宋晔皓教授主持设计的尚村竹篷乡堂项目在“新建筑(New buildings)”类别中斩获第一名,竹管垅茶青市场项目在“公共和开放空间(Public and open spaces)”类别中获得了荣誉提名。评委称赞了尚村竹篷乡堂项目与复杂场地的完美融合,以及这两个项目中采用当地材料与当地工匠共创的建造模式。本届竞赛共有来自全球5个大区37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团队提交了116份作品,建筑工程的3个类别共有56个项目入围,最终评出3个获奖项目和8个荣誉提名项目。宋晔皓教授团队是本届竞赛唯一获奖的中国团队,同时他也是获得该奖的首个中国内地的建筑师。

    2023年06期 v.51;No.388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2K]
  • “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引领未来”——湖南城乡建设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大会在长沙圆满召开

    <正>6月5日,“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引领未来”2023湖南城乡建设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大会在长沙召开。会上,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吴启旺表示,湖南是建筑业大省,2022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超1.45万亿元。建筑业作为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历年来得到了住建部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2020年底,湖南被住建部授予全国唯一绿色建造试点省份以来,省住建厅紧扣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主题,全力推进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智能建造产业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且取得一定的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总建筑面积13 778万m~2。其中,2022年度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2132.36万m~2,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36.47%;同时,在全国首开先河,将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纳入建设全过程落实。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实施绿色建筑面积2.98亿平方米;此外,湖南还率先在全国启动了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省级平台的研发建设工作,将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与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形成全省统一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生产、施工、管理、运维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应用平台。吴启旺表示,本次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引领未来”为主题,顺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紧紧围绕推动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拓宽视野思路、增进交流合作,为实现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而努力奋斗。

    2023年06期 v.51;No.388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2K]

国际文摘

  • Energy and Buildings

    <正>https://w w w. sciencedirect. com/journal/energy-and-buildings/vol/288/suppl/C Volume 288,1 June 2023(1) Method to elucidate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mittent heating demand of rural houses in northern China,by Xingli Ding,Rongjiang Ma,Tao Sun,et al,Article 113008Abstract:The heating demand in actu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s not equal betw een different rooms and times. Such non-uniformity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terms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applicability,performance,and efficiency of heating systems,and the associated energy consumption. When people participate more in system design and regulation,such as in rural detached houses in northern China,the significance of recognizing th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is more evident. In-depth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intermittent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essential. This study sought to propose a new approach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actual demands characteristics,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a quantitative and graphical manner. First,comprehensive coefficients,spatial-temporal-utilization factor (STUF),

    2023年06期 v.51;No.388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2K]

  • 行业匠心丨技术创新谋发展 厚德兴业守精工

    <正>管道节能保温材料是建筑、能源和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满足管道系统的隔热和节能需求,降低能源损耗、提高系统效率,并确保在各类环境下管道的正常运行。上海赛洛林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赛洛林“)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管道节能保温彩色非金属外护行业的最早期开拓者。自2010年邹元杰担任最高领导以来,公司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行业里具有代表性的标杆企业。

    2023年06期 v.51;No.388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