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

  • 夏热冬暖地区中小型铁路客站候车厅自然采光优化设计——以海口某高铁站为例

    范征宇;徐若娈;刘加平;

    中小型铁路客站作为建设需求日益增长的典型交通建筑,因其空间体量大、人流密集且运营持续时间长,故而照明能耗高;夏热冬暖地区因太阳辐射强度高而具备较高的建筑遮阳需求,与自然采光利用常形成矛盾。为改善中小型铁路客站这一体量代表的典型公共建筑在夏热冬暖地区的自然采光问题,验证常见设计策略的采光优化实效,选取海口市某高铁车站典型案例开展物理实测,并通过基于Rhino平台的Ladybug+Honeybee插件完成了静态与动态光环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测试客站自然采光水平总体偏低且采光不均严重,通高空间的引入对改善平面内部的采光状况有一定作用。针对该气候区南北线侧式中小型铁路客站,相同窗地比下,较小单一纵向和矩阵型天窗的引入均可显著提升其全年自然采光水平;相较于集中式和单一纵向天窗的不利影响,较小的矩阵型天窗即可显著提升室内自然采光均匀度。挑檐设置虽对采光均匀度无太大助益,但应尤其避免在西侧设置过大的挑檐深度,以保证其全年自然采光水平。基于如上结论提出了适宜夏热冬暖地区南北线侧式中小型铁路客站的针对性自然采光优化设计策略,研究可为其设计决策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2023年07期 v.51;No.389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3K]
  • 秦岭南麓典型农宅夏季室内热环境测量与对比分析

    任娟;刘煜;刘启波;王聪;

    秦岭南麓山区位于我国热工分区夏热冬冷地区北部,存在经济和建筑节能发展相对落后、农宅室内热环境差等问题。由于近些年当地夏季高温持续增加、降雨明显增多,为研究农宅室内热环境状态、提高舒适性与降低能耗,选取陕西境内秦岭南麓商洛地区的三栋典型农宅——砖混平屋顶农宅、砖混平加坡屋顶农宅、土坯坡屋顶农宅进行室内外热环境测量和对比分析,研究三种农宅夏季室内热环境分布特点,探索该地区农宅建筑要素与室内热环境要素间的相关性,提出地域适宜的农宅围护材料结构、屋顶形式等,为提升当地农宅夏季室内热环境品质和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2023年07期 v.51;No.389 8-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9K]
  • 复杂多目标建筑性能优化方法对比研究

    侯丹;

    近年来,“性能化设计”这一新兴设计理论快速崛起,其中,多目标优化理论与算法作为辅助其实现智能化的基础与工具,开始被建筑师所了解和接受。但目前尚缺乏建筑性能优化语境下的算法比较研究,不合适的算法应用会导致优化设计质量上的参差不齐以及计算资源上的浪费。立足于较少被探索的复杂建筑性能优化问题,构建了具有多个目标和多个约束的办公建筑优化原型,通过解集质量的多方面量化评价,比较三种算法与两种约束处理方法的组合优化性能。结果表明,MOEA/D和NSGA3算法在收敛性和多样性上各有优势,在越复杂的问题中其综合性能越优于常用的NSGA2算法。这些结论能够为建筑师提供算法选择上的可靠依据,也为算法在未来的改进提供可行方向。

    2023年07期 v.51;No.389 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5K]
  • 极端干热气候乡土建筑用能模式与能耗强度

    靳冉;何文芳;杨柳;

    农村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开展清洁节能和低碳减排关注的重要领域,在以吐鲁番为代表的极端干热气候区,农村建筑采暖、制冷负荷大,节能形势严峻。以乡土建筑“部分空间、部分时段”的节能型用能方式为前提,通过文献研究归纳吐鲁番乡土建筑特征,现场调查乡土建筑围护结构、用能模式、能耗强度和居民空间行为的相关信息数据,提炼节能型建筑用能模式,提出适宜的环境与节能优化方案,并给出能耗强度限值作为评价指标。为后续吐鲁番地区乡土建筑能耗定额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提供参考,对吐鲁番地区农村建筑能耗总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丰富了极端干热地区农村建筑的能耗研究。

    2023年07期 v.51;No.389 24-3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3K]
  • 基于能耗与采光分析的夏热冬暖地区办公建筑窗墙比优化取值研究

    林伟建;

    通过建筑能耗模拟分析得出典型办公建筑中窗墙面积比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再通过建筑采光模拟分析得出窗墙面积比对建筑采光的一般规律。在提高采光效果和采光质量的同时,随着建筑窗墙比的提升,建筑围护结构能耗也会有所增加。因此在综合考虑建筑能耗和采光这两个因素的条件下,得出一个适宜的窗墙比取值区间。并通过定义光耗比来表征单位能耗提高对采光效果的影响,以提出办公建筑最优的窗墙面积比取值,使建筑能通过牺牲最小的能耗值,得到性价比最为优化的采光效果和质量。选取夏热冬暖典型城市的建筑能耗及室内平均采光系数进行模拟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2023年07期 v.51;No.389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 拉萨地区居住建筑保温及太阳能集热面积协同优化设计研究

    罗薇;王利新;

    针对传统建筑主被动技术顺序设计过程中技术衔接不完善、各技术优化过程相对独立的问题,采用DesignBuilder和jEPlus提出了主被动协同优化方法,以拉萨地区典型建筑为例,以建筑能耗和初投资最低为目标,确定了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厚度为0.09 m、南向窗墙比为0.6、日照间距为23 m、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为40 m~2时供暖期间建筑总能耗和系统初投资最小。结果表明:投资与日照间距成正比,在满足最小日照间距下增大日照间距对高层建筑得热影响较小;由于主动太阳能系统初投资较高,热工参数优化结果相比规范结果略高;围护结构保温削减的负荷比例最大,达71.5%;直接受益窗削减的负荷占比17.6%;主动太阳能系统占比10.9%。

    2023年07期 v.51;No.389 36-4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保温隔热

  • 高海拔地区大型太阳能蓄热罐体保温优化设计研究

    殷庭强;刘艳峰;刘慧;王登甲;

    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烈、空气密度低、气候寒冷等特殊条件对太阳能蓄热罐体热损失特性及保温设计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建立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大型蓄热罐体的动态热损失模型,明确了高原特殊边界条件对蓄热体传热影响并对蓄热罐传热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模拟了全年动态运行条件下不同尺寸蓄热罐体的散热规律,并分析了多种保温材料的高原适应性及蓄热罐体的经济保温厚度。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大型蓄热罐保温材料宜优先选择聚氨酯或岩棉;厚度取值受经济性约束,当蓄热罐体积为5000 m~3时,采用聚氨酯保温的厚度推荐取50~70 mm,采用岩棉保温的厚度推荐取70~100 mm;当蓄热体积为10 000 m~3或15 000 m~3时,保温采用聚氨酯保温的厚度推荐取70~80 mm,采用岩棉保温的厚度推荐取90~110 mm;并得到了大型蓄热罐体年热损量、回收期随保温厚度变化的定量关系。

    2023年07期 v.51;No.389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5K]
  • 辐射制冷涂料用于数据中心机房的节能潜力模拟分析

    路标;陶昌军;向东篱;李小龙;冯驰;

    辐射制冷涂料用于建筑可以降低制冷负荷,达到节能目的。为分析辐射制冷涂料应用于数据中心机房的节能潜力,依据显式辐射平衡方程分析了围护结构辐射特性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结合WUFI-Plus软件对西藏宁算数据中心机房在围护结构有无保温层、不同室内设备产热量以及围护结构外表面不同辐射特性的多种工况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内热源较小时,保温层会减小全年总负荷,辐射制冷涂料会增大全年总负荷;内热源较大时,去除保温层能降低全年总负荷,且辐射制冷涂料的效果随着内热源的增大而增大,最终达到极值。辐射制冷涂料在夏季的节能效果大于其他季节,且短波吸收率比长波发射率对负荷的影响更加显著。

    2023年07期 v.51;No.389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7K]
  • 相变储能-毛细嵌管单元动态传热特性研究

    夏凡;李小华;王平;苏欢;万鸿宇;覃向阳;

    介于焓-多孔介质法在相变蓄热研究领域较为成熟,非常适用于相对复杂的相变过程所呈现出非线性物理场的计算。因此采用焓-多孔介质法,通过改变换热流体(水)的进口温度和流速对毛细嵌管单元动态传热性能的影响,观察相变区域的多孔度-液相率的大小与嵌管特定位置的温度情况,并通过实验所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得出进口温度为283 K、流速为0.5 m/s时各截面的液相分数最小,对比3种进口工况发现,283 K、288 K、293 K分别在4200 s、4800 s、5750 s达到换热稳定状态,283 K工况相对于288 K、293 K工况分别节省12.5%和26.9%的换热时间。进一步研究嵌管结构方式(直管、螺旋管、U型管)对系统循环换热效率的影响,发现相同进口状态下螺旋管使相变材料的换热效果最佳。该结论可为相变蓄热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

    2023年07期 v.51;No.389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0K]
  • 样品尺寸对有效导热系数测量值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孟庆博;王功振;王学成;

    在工程实践中,样品的尺寸对保温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检测有极大影响。以XPS保温板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为例,采用防护热板法研究了样品的规格尺寸对保温材料有效导热系数实测值的影响,探究了非标准尺寸保温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尺寸规格、拼接材料的导热系数、空气填充量均影响试验检测结果,选择不同导热系数的拼接材料拼接试验样品时,拼接材料导热系数远小于试验样品的导热系数,测得实验结果误差最小;拼接材料导热系数与试验样品的导热系数相近时,选择环形拼接测得实验结果误差最小。在可允许条件下,应用同种材料选择环形拼接,但不宜用不同材料拼接,以免误导工程试验。

    2023年07期 v.51;No.389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国际文摘

  • Energy and Buildings

    侯恩哲;

    <正>https://www. sciencedirect. com/journal/energy-and-buildings/vol/290/suppl/C Volume 290,1 July 2023【OA】(1) Energy performance of Scottish public buildings and its impact on the ability to use low-temperature heat,by Antoine Reguis,Michele Tunzi,Behrang Vand,et al,Article113064Abstract:Decarbonising heat in the UK by 2050 will require the wider adoption of low-temperature heat. Current systems,largely relying on gas boilers,have design operating temperatures of 82/71℃(supply/return)

    2023年07期 v.51;No.389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暖通空调

  • 空气源热泵-散热器供暖系统变水温控制方法实测与评价研究

    邹晴;薛汇宇;王林;冯晓梅;乔镖;李锦堂;董云飞;

    空气源热泵作为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我国中小型建筑供暖系统,特别是北方地区农村“煤改电”项目中,其供暖运行通常采用定水温控制策略,导致室内出现过热现象,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热泵机组运行能效。以空气源热泵-散热器供暖系统为例,基于供需匹配的思想,探寻了热泵机组最优供水温度预测模型,开发了相应的变水温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能够根据用户室内需求和室外温度变化,实时调整机组供水温度设定点。同时,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变水温控制策略的应用效果。实测表明,相比于定水温控制策略,在满足室内温度要求的条件下,变水温控制策略使得供暖系统测试日节能22.9%,整个供暖季节能14.2%。研究表明了空气源热泵-散热器供暖系统采用变水温控制策略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系统能耗,具有良好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2023年07期 v.51;No.389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2K]
  • 数据中心余热在城镇供热中的应用研究

    崔科;马长明;檀志恒;蒋凯;谢若怡;

    数据中心IT设备产生的余热具有总量大、品位低、稳定性好等特点,但是采用常规余热回收方案时存在供热温度低、供热半径小等问题,仅能给数据中心辅助区域供热而不能对市政供热,因此余热回收利用率极低。基于目前数据中心余热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回收数据中心余热+市政锅炉补热”的联合供热设计方案。即先利用高温水源热泵机组回收机房余热,对市政一次热网回水进行加热,再通过市政锅炉二次加热提升供水温度后供至城镇热用户。该联合供热方案能最大限度利用数据中心余热,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节能减排,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北京某数据中心为例,实施此供热方案,每年将减少3286.7 t标煤消耗、3.93万t水资源消耗和8085 t碳排放,并且系统的实际投资回收期小于3年。

    2023年07期 v.51;No.389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 基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数据中心高效冷源设计实践

    陈震宇;

    通过对地处夏热冬暖地区的数据中心——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社会和企业云)进行分析,描述项目所在地的全年气候特征,阐述数据中心的空调冷负荷特点,全面介绍了本项目基于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所构建的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的高温冷源所采用的各项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结合主冷源、冬季免费供冷冷源、空调水变频输配系统的配置及运行控制策略等诸多方面因素,分析了不同冷却水温度工况下的冷源能效。结合福州地区典型年各级湿球温度频数分布进行加权分析,可知:该冷源的全年平均设计能效比EER在6.8W/W以上,数据中心能源效率PUE约为1.3W/W,取得了良好的节能减排效益。

    2023年07期 v.51;No.389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 供暖末端对既有农宅热舒适性的影响及其综合评价研究

    代微;曹小林;

    碳中和愿景下,农村清洁供暖改造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环节。为使供暖系统改造时末端的选择更具科学化,基于Airpak软件建立某既有农宅的三维数学模型,比较典型截面的温度、速度及PMV-PPD值分布,对不同末端下的室内热环境进行研究,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性、热舒适性等4个方面,建立低温供暖末端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在相同室内温度下,地板辐射供暖的室内热舒适性优于其他末端,暖风型风机盘管在合适的送风速度下,除射流直接影响区域外可基本满足热舒适性要求;针对北方既有农宅供暖末端的改造,选择在保留原有散热器的基础上增加散热器片数为最佳方案。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北方农村地区室内热舒适性的改善及低温供暖末端的选择提供参考。

    2023年07期 v.51;No.389 84-8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8K]
  • 关于冷凝器胶球自动清洗装置对冷水机组COP影响分析

    郑志凯;李梦琦;刘绍通;都杨杨;刘开拓;张敏;管仁波;

    冷凝器易脏堵且对冷水机组COP有重要影响。以北京某项目冷水机组节能改造工作为研究背景,通过选择2台冷水机组为实验机组与对比机组,在实验机组冷却侧加装胶球自动清洗装置,在制冷季收集实验机组与对比机组蒸发器、冷凝器运行数据,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胶球自动清洗装置效果进行验证,获得了冷水机组在蒸发器趋近温度和两侧水流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胶球自动清洗装置可降低冷凝器趋近温度,提高冷凝器换热效果,提高冷水机组ICOP,从而提高冷水机组COP。胶球自动清洗装置不仅减少了项目每年冷水机组维保清洗费用,还降低了维保人员在清洗过程中对换热铜管损坏的风险。

    2023年07期 v.51;No.389 90-9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节能改造

  • 融合热源喷淋换热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研究

    王志杰;

    排烟热损失在燃煤锅炉热损失中占比较大,水煤浆锅炉的脱硫塔后的烟气接近饱和状态,水蒸气会带走大量余热。针对热损失问题,以深度回收水煤浆锅炉余热为目的,提出了融合热源喷淋换热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深度回收水煤浆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后的余热,既显著提高了锅炉供热能力,又可以大幅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深度脱除SO_2、NO_X、颗粒物等污染物。系统地介绍了融合热源喷淋换热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以及在实际项目中的设计及应用,通过一个采暖季运行观察及数据整理,系统运行安全稳定,节能减排效果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实现水煤浆锅炉的节能、减排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3年07期 v.51;No.389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 既有办公建筑外窗改造方式的分析研究

    周亚平;陈宁;

    以南京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多层机关办公建筑为例,采用DeST-C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对该类办公建筑外围护结构中外窗改造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围护结构改造节能贡献率、外窗节能改造方式以及外窗更换改造的玻璃类型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围护结构改造的节能贡献率分别为:外窗>外墙>屋面,年累计负荷降低比例分别为15.29%、10.07%和4.21%,应优先考虑对外窗进行改造。对于较为老旧的铝合金单玻窗,采用贴膜方式改造时,年累计负荷相比于老旧建筑的降低比例仅为1.20%,效果十分有限,不建议采用。而外窗更换改造时,采用热工性能更优异的中透光外窗,年累计负荷相比于采用高透光外窗不仅没有提升,反而降低了0.19%。说明夏热冬冷地区进一步提升外窗的热工性能参数,虽然增加了成本投入,但对节能的进一步提升贡献比较有限。应同步考虑采用活动外遮阳,在冬季时减少影响,而在夏季时尽可能降低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才能将外窗改造的节能效益发挥到最大。

    2023年07期 v.51;No.389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可再生能源利用

  • 拉萨地区传统藏式民居PVT供暖系统性能研究

    朱丽;陈永爱;孙勇;

    在分析总结藏式民居建筑特点和节能特性的基础上,选取拉萨地区低层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水冷型光伏光热一体化(Integrated Photovoltaic Thermal, PVT)供暖系统,对其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模拟分析。PVT系统集热和发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流量和较低的初始温度有利于系统获得更高的集热效率,运行流量和初始温度变化对PVT组件的发电效率影响都较小。采用TRNSYS软件模拟了PVT供暖系统在拉萨地区传统藏式民居典型建筑中的运行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VT供暖系统能够满足典型建筑的卧室供暖、全年生活热水需求,全年太阳能保证率能达到80.3%。探索了利用低品位太阳能实现拉萨地区传统藏式民居供暖的可行性和技术方案,为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清洁供暖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2023年07期 v.51;No.389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2K]
  • 有限屋面面积条件下太阳能利用方式探讨

    杨玉鹏;俞志强;

    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是我国法律、政策、规范多方面的要求。随着我国能源转型与能源革命的推进、国家能源形势的变化、“双碳”目标的分解落实,在城市内充分挖掘可再生资源是有效可行的城市降碳技术路线。然而在城市里,可利用太阳能的场地空间十分有限。如何最大化利用有限的建筑屋面资源,如何取舍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是建筑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电辅助加热系统、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组合分析。考虑太阳能资源、气温等因素逐日计算各系统运行效果,综合对比不同组合方案定性定量指标。发现光伏发电+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多方面指标均优于太阳能热水系统+常规辅助系统。因此,建议在规划设计太阳热水系统时应先充分论证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必要性。

    2023年07期 v.51;No.389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 光伏发电EPC项目节能收益期决策模型

    刘进军;高林朝;刘明阳;邢俊敏;刘红才;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在节能服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科学合理的节能收益期决策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以光伏发电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光伏发电行业不确定性特征,先基于净现值理论,构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收益期可行区间决策模型,再基于博弈论,构建节能收益期Nash讨价还价决策模型,引入风险因子,求得Nash均衡解,最后用实例对决策模型进行验证。研究显示,节能收益期的长短与项目合作双方对风险的偏好程度正相关。决策模型实现了项目风险与收益的均衡,提高了节能收益期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论为光伏发电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收益期决策和谈判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07期 v.51;No.389 114-11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建筑碳中和

  • 基于XGBoost模型的低碳住区规模优化方法研究——以金堂县杨柳北片区为例

    冯兰萌;王一帆;袁大昌;

    住区整体规模形态特征对碳排放会产生长期的影响。当前对低碳住区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体建筑方面,对住区整体规模尺度和碳排放关系的量化研究并不多见。以四川金堂县杨柳北片区为例,利用实地调研和软件模拟的方式获取63处住区碳排放清单数据,选取容积率、空间紧凑度和街廓面积三个规模特征指标,基于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住区规模——碳排放”预测模型,并据此模型对住区规模进行优化。研究发现,住区规模与碳排放之间并非简单线性关系,而是多指标综合作用下的非线性相关关系。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建立量化的预测模型,并合理预测低碳住区的最优规模区间。就金堂县而言,住区街廓尺度在150~180 m,面积15 000~25 000 m~2,紧凑度在20~23最为低碳。本研究对控规层面住区碳排放预测,低碳住区规划设计、评价和规划管控的理论方法建立具有借鉴意义。

    2023年07期 v.51;No.389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8K]
  • 重型木结构建筑材料及构件的循环潜力研究

    孙启明;黄琼;葛修琪;

    循环潜力代表建筑中的材料形成环状材料流的能力,即材料的利用效率。通过量化材料循环潜力及构件的可拆解性,探讨了重型木材与混凝土、重型木结构构件与混凝土构件的循环潜力差异。以Kajstaden住宅楼为例,利用Revit建模获取建筑准确的材料信息,结合材料循环数据库进行定量计算,并使用eco2soft工具评价环境影响,探究了重型木结构建筑与混凝土建筑的材料及构件在循环潜力、物质消耗、废弃物总量及全球变暖潜能值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重型木结构建筑材料及构件的循环潜力高于混凝土建筑,且可拆解性强,物质消耗总量和废弃物总量均不足混凝土建筑的三分之一,能够实现负碳排放,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为重型木结构建筑的材料选择、构件设计和循环潜力优化提供参考,同时从材料循环角度提出实现建筑领域碳中和及零废弃物的新思路。

    2023年07期 v.51;No.389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5K]

生态·建筑·环境

  • 湿热地区高密度街区绿化热环境调节作用研究

    林瀚坤;肖毅强;

    城市绿化对于城市热岛效应具有调节作用,但高密度老旧街区却往往缺乏用地从而难以提升绿量。以湿热地区广州市某高密度老旧街区为例,进行夏季典型高温日的日间热环境实测,评估街区与现存绿化措施的热环境影响作用与效果。实测结果显示,街区室外空间尺度较小,SVF均低于0.4,对太阳热辐射与热环境具有较为明显的调节作用,平均温度降幅为2.75~3.86℃,黑球温度降幅为5.75~9.86℃,平均辐射温度降幅为5.82~10.16℃,通用热环境气候指数(UTCI)降幅为3.1~4.68℃。街区闭塞环境、局部开放空间过密的树木冠层不利于街区内部自然通风的调节作用,实测时段外部平均风速接近2.0 m/s,街区内部风速均低于0.5 m/s。对比街区内部不同绿化要素,小叶榕叶面积指数(LAI)为2.4~3.1,小叶榄仁树阵LAI值为1.0~1.2,爬藤植物凉廊LAI值为1.6。结果显示爬藤凉廊对于日间太阳总辐射阻隔幅度达97%,且其所在测点热环境各指标均为最低值,对热环境的调节效果较好。在减碳增绿背景下,爬藤凉廊具有良好的种植适应性与热环境改善潜力,对于老旧街区的景观绿化更新提质具有参考价值。

    2023年07期 v.51;No.389 13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1K]

电气与智能化

  • Revit二次开发在地铁电缆敷设BIM正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陈英杰;

    BIM技术中面向地铁供电系统设计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现以国内外广泛使用的Revit软件为基础,通过对供电系统设计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并以相关设计规范为依据,同时使用C#编程语言与Microsoft 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调用Revit API来获取元素参数信息,使用WPF来编写UI界面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通过Ribbon UI进行程序菜单的界面设计,从而开发出一个地铁供电系统BIM正向设计的Revit的插件,并通过具体的地铁供电系统电缆铺设项目实例,阐述了Revit软件二次开发在地铁供电系统BIM正向设计中的应用点、可行性以及高效性,为地铁领域采用BIM进行正向设计提供思路,并能够为其他地铁项目进行BIM正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3年07期 v.51;No.389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0K]

行业资讯

  • ACT国际零碳城市大会暨零碳建筑博览会在京成功举办

    钟树;

    <正>6月28日,“ACT 2023(首届)国际零碳城市大会暨零碳建筑博览会”(以下简称“ACT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启幕。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支持下,ACT大会以“零碳建筑领航·城市绿色更新”为主题,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联慕尼(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全国政协常委赖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

    2023年07期 v.51;No.389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 中建集团举办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双碳”业务交流与合作洽谈会

    <正>7月13日,中建集团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双碳”业务交流与合作洽谈会在成都举办。会议由中建集团双碳办主办,中建西南院承办,近20家相关子企业作“双碳”业务交流及产品推介,共200余名各子企业代表现场参会,中建集团系统内部进行线上直播。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环保低碳处处长吕昆,中建集团党组副书记、董事单广袖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建集团企业策划与管理部总经理刘立新、项目履约管理部总经理张晓葵分别主持,

    2023年07期 v.51;No.389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 《建筑节能(中英文)》杂志征稿简则

    <正>《建筑节能(中英文)》杂志,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相关出版工作获得了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节能协会群智能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各相关专业委员会等权威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常设专栏建筑碳中和、绿色建筑、保温隔热、暖通空调、可再生能源利用、智慧运维、节能改造、标准规范、生态·建筑·环境、电气与智能化、直流建筑联盟之声、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绿色建造

    2023年07期 v.51;No.389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