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

  • 办公建筑DGP典型变化趋势分析

    李峥嵘;廉翔超;朱晗;

    眩光是遮阳控制中考虑的重要因素,当前对遮阳设备的控制大多为基于阈值的控制,而已有研究表明,人员的眩光感觉不仅与眩光水平的绝对大小有关,还与其刺激时间、变化情况有关。为更全面地认识不同眩光水平下人员的视觉响应,为遮阳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对办公建筑DGP(Daylight Glare Probability,日光眩光概率)的典型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基于对上海典型办公建筑的调研设置了光环境模拟的代表性工况,通过对代表性工况的DGP变化曲线的模拟结果进行聚类分析,获取典型DGP变化曲线,分析其变化特点。这些曲线分段处理后,经预先建立的DGP-E_v映射模型,可作为眩光实验中调节人工光源的依据,也可进一步应用于遮阳控制策略的制定。

    2023年09期 v.51;No.39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 近零能耗住宅室内温湿度模拟与实测数据对比研究

    杨泽宇;李早;禚璇;杨余;

    聚焦以太阳能为导向的居住建筑设计,选取第三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中HUI HOUSE为研究对象,对建筑的室内温湿度进行模拟,将建筑物的室内温湿度模拟数据与实际监控的数据进行比较,目的是评估模拟的温湿度数据,并验证该预测方法在协助设计节能房屋方面的适用性,有助于合并监测和模拟温湿度之间的差距。模拟使用软件DesignBuilder平台进行,而监测数据由太阳能大赛组委会提供与支持。设计阶段的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差异较大,通过梳理建筑实际建造阶段与设计阶段不同点,对建筑进行二次模拟比对,发现模拟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检验仿真数据与实测数据的关联性,并对近零能耗住宅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

    2023年09期 v.51;No.391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 兰州新区供暖期住宅建筑室温分布特征研究

    王晓霞;姬颖;谢静超;陈永灏;鞠贵冬;张玉聪;刘磊;

    北方城镇集中供暖能耗在社会总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重,不同的室温水平对供暖系统能耗要求也不同,研究供暖期住宅区室温分布特征对于指导小区热力站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寒冷地区兰州新区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室温抽查数据得到供暖期室内温度现状与分布特征,一户住宅作为一个样本,此次研究共统计来自6个热力站覆盖区域的2857个住户,每个住户均抽查客厅、主卧、次卧的温度。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供暖期室内温度较稳定,过热及欠暖住户比例分别为1.2%和1.5%;南向房间体感温度明显高于北向,源于太阳辐射的作用,实际南北向卧室空气温度差异仅为0.4℃;不同热力站楼栋呈现的垂直失调程度存在差异,热力站1、热力站3、热力站6较为严重,温差范围达到4.3~6.0℃;楼栋室温水平与距离热力站远近有关,近热远冷,平均温差为1.3℃。这些数据可为后续学者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2023年09期 v.51;No.391 14-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 基于“夏氏遮阳”的广州地区高校教室南向外遮阳优化设计

    王扬;侯睿;孙锡嘉;

    “夏氏遮阳”是夏昌世教授在岭南地区设计的一系列建筑遮阳系统,对广州地区建筑遮阳设计影响深远。通过梳理“夏氏遮阳”的南向窗口遮阳发展过程,总结其设计方法与特点。并以此为基础,选取华南理工大学慎思楼作为研究对象,展开高校教室南向外遮阳设计研究。以外遮阳系数与采光均匀度作为评价标准,运用性能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定量分析结果并进行评价。针对广州地区气候特点,从低技、适宜原则出发,对该遮阳系统进行水平遮阳与动态适应优化设计,以期更有效地提高遮阳效果,满足气候动态适应的需求。为广州地区高校教室的南向外遮阳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2023年09期 v.51;No.391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物被动式风环境节能优化研究

    安利宁;

    为了降低建筑物能量消耗,助力建筑物被动式风环境节能,研究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物被动式风环境节能优化方法。有效预处理建筑物CAD图纸,并将其输入到Revit软件中,构建建筑物BIM模型,经Lumion软件加载与渲染后,获得纹理清晰的建筑物BIM模型;使用建筑物能耗模拟引擎OpenStudio、Phoenics风环境软件构建被动式建筑风环境能耗物理模型,分析建筑物表面风环境;以窗墙比、保温板厚度作为被动式风环境节能优化的节能因子,构建建筑物制冷与采暖能耗最低两个适应度函数,经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求解后,输出最优建筑物被动式风环境节能优化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建筑物被动式风环境节能优化,节能优化后建筑物能量消耗明显降低。

    2023年09期 v.51;No.391 27-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 襄阳地区全民健身中心运动人群热感知研究

    金虹宇;谢子为;李晋;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建筑的迅速发展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大力倡导,全民健身中心的累计建成数量和增长速度逐年攀升。然而,现有的全民健身中心由于室内运动空间布局紧凑、全天运动人群密集及夏季主要依赖空调主动调节室内热环境等原因,使全民健身中心夏季时在空调模式下不仅产生巨大制冷能耗,而且对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运动人群的健康也有不利影响。另外,大多数空调系统设定的舒适温度根据的是静态人体的热舒适指标,而运动人群热可接受范围较静态人体热舒适范围有明显差异。因此,探求运动人群的热可接受范围是建构全民健身中心健康设计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襄阳地区夏季闷热、冬季湿冷,为切实改善当地全民健身中心室内的运动热环境质量,进行了针对运动人群的主观问卷调查和室内外热环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襄阳地区全民健身中心夏季室内运动人群在静坐与在跑步机上保持4 km/h中速走、6 km/h快速走和7 km/h跑运动至15~20 min时的热中性温度分别为26.4℃、21.3℃、10.3℃和-1.4℃,以及4种状态对应的80%运动热可接受操作温度范围和上限分别为24.9~31.1℃、28.6℃、27.3℃和25.9℃。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然通风状态下体育建筑中不同强度运动人群的热感受状态,并为襄阳地区自然通风全民健身中心室内运动空间的被动设计提供依据。

    2023年09期 v.51;No.391 32-4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佳音

  • 《建筑节能(中英文)》杂志再度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侯恩哲;

    <正>9月20日,“2023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暨中国一流科技论文世界影响力评价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建筑节能(中英文)》杂志再度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至此,本刊已连续 11 年获此殊荣。编辑部全体同仁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帮助期刊发展的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及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建筑节能(中英文)》杂志是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的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

    2023年09期 v.51;No.39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本刊多位编委入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正>8月31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公告,宣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共计583人。本刊编委张寅平教授入选。同日,中国工程院发布公告,宣布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共计655人。本刊编委徐伟、王怡、林波荣三位老师入选。

    2023年09期 v.51;No.391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暖通空调

  • 柔性风管不同孔口角度对医药仓库货架摆放方式的影响

    焦良珍;段秀松;邵斌;刘磊;刘腊美;刘冬华;

    医药仓库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柔性空气分布系统因纤维材质的渗透性和孔口送风的均匀性使其应用广泛。为了研究柔性空气分布系统应用于医药仓库的气流组织特性,为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指导,用ICEM CFD软件建立柔性空气分布系统物理模型,用FLUENT软件对3种孔口角度和两种货架摆放方式下仓库内温度和速度的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及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实验值与模拟值吻合度在92%以上;在柔性风管系统风量一定时,货架横向摆放方式要优于竖向摆放方式,柔性风管送风孔口角度30°优于0°和60°,仓库内温度场更均匀,气流速度波动更小。建议工程中采用30°角送风孔口。

    2023年09期 v.51;No.391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 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运行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李晓源;刘一氚;种道坤;周海珠;

    定流量原则下的设备台数控制方法无法满足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的高效运行,辅助热源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运行控制的复杂性。此外,运行管理方更加关注系统运行成本,各设备的能效最高并非等同于综合能耗费用最低,以此为目标的系统运行优化控制策略仍存在空白。选取某一实际运行的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热泵机组、燃气锅炉和水泵分别建立了变工况能耗计算模型,然后基于能源单价建立了系统运行能耗费用控制模型。在约束条件下,得出了不同室外气温下的系统最优运行模式,再根据气象站数据得出供热季室外气温频数分布,计算得出了年运行能耗费用最低的运行控制策略。结果表明:此变流量最优运行控制策略的年能耗费用为327.3万元,相比于设计工况可以节省20.3万元,相对减少了5.8%。

    2023年09期 v.51;No.391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西安市某办公楼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改造设计

    陶鹏飞;刘俊;

    以西安市某办公楼空调系统配合室内二次装修设计改造为例,提出了一种以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为主、风机盘管调峰的联合供能的空调末端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原理、主要设备选型、运行策略、设计方法及节能分析。结合工程实际和毛细管网辐射供冷、供热能力,夏季低负荷工况下优先采用毛细管辐射供冷和新风机组分别承担室内显热和潜热负荷,峰值负荷工况下启用风机盘管系统进行联合供冷;冬季供热工况仅运行毛细管空调系统就可满足室内供暖需求。该末端供能系统较传统风机盘管和多联机系统具有运行能耗低、舒适度高、系统控制灵活和分户计量准确的特点,研究内容可为同类型建筑空调系统设计和低品位冷热源末端供能提供参考借鉴。

    2023年09期 v.51;No.391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 挂壁式无风感空调的房间温度分布和吹风感指数实验研究

    周壮;李健锋;

    房间空调器作为重要的室内空气调节设备,不仅要保证快速制冷和制热的需求,还要满足热舒适性指标,如温度均匀度、垂直空气温差和吹风感指数等。针对一款安装于卧室的带无风感功能的常规冷暖型壁挂式空调,测试了其在高温工况制冷和低温工况制热运行时室内空间对应的温降和温升情况,得到了室内空间的温度分布,并对比了相同制热条件下导风条摆风和不摆风对室内温度场的影响。完成了制冷无风感模式下室内温降试验和吹风感指数与平均风速试验,研究了空调在无风感模式下的室内热舒适性情况。结果表明,制冷时沿高度方向无明显温度分层。制热模式开启上下摆风,可有效改善房间温度分层。制冷无风感模式在保证降温效果的同时可降低吹风感。

    2023年09期 v.51;No.391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R134a-DMF吸收式制冷系统流程仿真分析

    魏浩展;李慧;王万钰;

    基于Aspen Plus软件,选取PENG-ROB物性方法,假设条件,根据系统工艺流程,搭建了某一工况下R134a-DMF吸收式制冷系统仿真系统。在其余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研究溶液换热器冷端温差变化、不同发生温度下,冷凝温度的变化、R134a质量比变化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得出结论:随着溶液换热器冷端温差增加,蒸发器负荷保持不变,发生器负荷会逐渐减小,系统COP会逐渐增加;冷凝温度不变,随着发生温度升高,发生器负荷与蒸发器负荷会逐渐增大,系统COP会逐渐减小;发生温度不变,随着冷凝温度升高,发生器负荷保持不变,蒸发器负荷会逐渐减小,系统COP会逐渐减小;随着R134a质量比增加,为保证在吸收器中R134a完全溶于DMF,吸收温度会逐渐降低,进而发生器负荷与蒸发器负荷会逐渐增加,系统COP会逐渐增加。为R134a-DMF吸收式制冷系统实际工程提供指导。

    2023年09期 v.51;No.391 64-6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 医疗建筑生活热水供给系统节能管控路径及措施研究

    潘善伟;俞肖铭;董涛;方军;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医疗建筑生活热水需求点位和使用量不断增加,现有的热水供给系统管控模式较为粗放或针对性不强,无法有效应对功能布局和服务日益多元化的医疗建筑运行状态,在热水使用终端和传输环节存在较大的能源浪费现象。基于医疗建筑终端热水需求的个性化特点和使用规律,从减少热水的非必要供给时间、热水循环量及热水温度等角度,剖析热水需求与制约因素之间的关系,借助自动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因地制宜的改造措施,实现热水供给系统分区、分时、分流量、分温度精准管控。通过挖掘医疗建筑热水系统的节能潜力,进而有效地提升医疗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

    2023年09期 v.51;No.391 69-7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基于地源热泵的多种辅助热源方案比较分析

    许抗吾;魏俊辉;孙林娜;鲍超;刘启明;

    对于全年累计取热量大于排热量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通常需要与辅助热源耦合,保证土壤的冷热平衡。以北京市某地源热泵项目为例,结合该项目实际情况,提出燃气锅炉、电锅炉蓄热、空气源热泵蓄热3种辅助热源方案,并制定相应的运行策略。结果表明,燃气锅炉辅助热源方案能耗适中,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可行性最佳;由于现阶段电价政策下高峰电与低谷电价格差减小,蓄热方案降低运行费用的优势不复存在,整体经济性较差。根据峰谷电价分析,低谷电价对蓄能系统的可行性影响较大。当低谷电价降低至0.2元/kW·h,空气源热泵蓄热方案的运行费用相比燃气锅炉方案降低16.6%,从系统长期运行角度来看经济性尚可。

    2023年09期 v.51;No.391 73-79+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保温隔热

  • 关中地区乡村自保温建筑能耗及空间再设计研究

    刘凌;贾荫梧;霍小平;

    以陕西关中典型乡村建筑的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乡村自保温建筑能耗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组合分析,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影响乡村自保温建筑能耗因素的主次关系及最优方案。结合多元因素组合最优方案,以典型乡村居民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对乡村自保温建筑进行了空间再设计,并对典型自保温建筑的节能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因素组合时影响乡村自保温建筑能耗因素的主次关系为:屋顶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建筑朝向>挑檐长度>窗墙比。由此可知,在进行乡村自保温建筑节能设计时,应重点加强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运用DesignBuilder软件分别对基准建筑模型和典型自保温建筑模型进行能耗模拟,通过计算可知,相较于基准建筑典型自保温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的节能响应为63.3%。

    2023年09期 v.51;No.391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 住宅房间参数对室内结露的影响机理研究

    邬尚霖;莫畏;

    广东春季2月-4月频繁出现“回南天”返潮天气,室内墙体、家具出现结露现象,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回南天”形成的关键诱因是高湿低温气象环境。现有的防结露研究多集中于暖通设备、材料构造等方面,立足于建筑设计层面开展的空间参数与结露之间的机理性研究极为匮乏。以广东地区典型居住建筑为例,分解住宅房间的尺度、窗面积、朝向、高度等参数,设计单因子变量模拟和耦合要素综合环境模拟的实验方案,利用OpenStudio软件进行室内环境模拟,分析住宅房间参数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规律及成因,以期为后续策略性研究奠定基础,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提出防结露的改善策略。

    2023年09期 v.51;No.391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智慧运维

  • 基于二次平均法的湘潭市机关办公建筑能耗定额研究

    罗伟;李小华;曾智;覃向阳;王定强;黄泽萱;

    建筑领域日益显著的高能耗与碳排放问题,使得能耗定额标准的制定尤为重要。能耗定额的制定能够评价建筑实际运行的能耗水平,并筛选出高能耗建筑施行节能的相关措施。而建筑的分类以及能耗定额指标的选取则影响着能耗定额评价的公平合理性,基于湘潭市308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实际运行能耗统计数据,经过数据的有效性与稳定性分析,将办公建筑按用能人数流动性划分为A、B两类,分别采用单位面积能耗指标与人均能耗指标评价其能耗水平。根据样本数据分布特征,采用二次平均值法编制能耗定额,并与地方标准进行对比,验证了该分类方法和二次高位平均值作为能耗定额值的合理性。

    2023年09期 v.51;No.391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针对重建轻管问题的智能楼宇1+N2监控运维解决方案

    牟桂贤;张皖;李宏波;

    随着智能楼宇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双碳”政策的提出,建筑绿色、节能、智能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当前的智能楼宇建设成本高、客户不愿投资、建成后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重建轻管问题普遍存在,导致使用方望而却步或逐渐弃用。因此,提出一种针对重建轻管问题的智能楼宇1+N~2监控运维解决方案,基于一套基础平台,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程阶段提供不同实现方案,对建筑全周期输出提出针对性方案,从而实现解决方案、工程软件开发、工程调试、工程升级等工作周期缩短。通过该方案开发的工程定制监控运维软件包含多种运维功能,实现对园区的高效、节能管理,针对性解决重建轻管问题。

    2023年09期 v.51;No.391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生态·建筑·环境

  • 自下而上的城市建筑群能耗模型研究综述

    雷武强;张永益;李静薇;胡佳和;张曦兮;刘艳;吴春金;

    城市建筑群能耗模型是分析城市区域建筑能耗水平的重要工具,为城市区域的节能策略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城市建筑群能耗模型可以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因为自下而上模型能够更清楚地表示出个体建筑与整体区域之间的关系,更适用于城市层面,所以重点回顾了自下而上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针对统计、物理、混合等3种主要的自下而上模型,分别从研究方法、模拟工具、数据获取、优缺点等方面展开评述,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综述认为,未来物理模型依旧会是自下而上模型研究的主导,而混合模型的研究、公开可用的数据库建立、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合会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研究的发展。

    2023年09期 v.51;No.391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节能改造

  • 冷凝排风热回收新风一体机在实验动物设施空调中的应用研究

    卢晓红;王志毅;吴强;

    针对实验动物设施空调系统排风热回收的需求,将冷凝排风热回收新风一体机应用于风冷热泵机组和辅助电锅炉作为冷热源的实验动物设施空调系统中。选取了5个不同城市作为不同气候分区的代表,根据DeST(Designer’s Simulation Toolkit)软件导出的典型气象年参数,采用了动态逐时计算方法,得到机组在5个城市的全年单位面积节能量和适用效果。结果显示:沈阳(严寒地区)节能量最多,全年单位面积节能量为1102 kW·h/m~2;北京(寒冷地区)、苏州(夏热冬冷地区)和广州(夏热冬暖地区)全年单位面积节能量分别为621 kW·h/m~2、219 kW·h/m~2和96 kW·h/m~2;昆明(温和地区)全年单位面积节能量最少,为72 kW·h/m~2。机组回收了排风中的能量,使得系统的效率得到了提升,在北方地区适用性更好。

    2023年09期 v.51;No.391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

  • 气候变化下居民用电行为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

    盛云亮;王鹏;

    基于南京市历史气象资料以及2021年-2050年逐日气象数据信息,借助累积分布函数及Morphing方法,识别未来的典型气象年(TMY)、极端寒冷年(ECY)和极端高温年(EWY),并生成逐时气象数据。同时,引入居民用电行为测度框架,设定3种用能情景,模拟南京市典型住宅建筑能耗。结果表明:2021年-2050年南京市夏季平均气温上升0.58~5.62℃,居民夏季过热风险与空调依赖性显著增加,热舒适温度区间上升约1℃;建筑能耗受气候变化与居民用电行为耦合作用影响呈现上升趋势,极端寒冷年对建筑能耗影响最大;居民适应性行为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但减缓效应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通过剖析气候变化对居民用电行为的影响以及两者耦合作用下建筑能耗变化情况,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建筑节能提供新思路。

    2023年09期 v.51;No.391 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绿色建造

  •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隐含碳排放计算与分析

    张相勇;陈华周;李任戈;钱焕;陈振明;杨骏;林波荣;周浩;黄祖坚;

    针对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缺乏基础参数研究的现状问题,以近年天津、河北4个装配式钢结构建筑EPC项目为例,通过工程材料预算、施工组织方案和相关基础参数计算建筑隐含碳排放,重点分析钢结构工程部分的建材及建造(运输+现场施工)碳排放。结果表明,钢结构工程单位建筑面积钢构件隐含碳排放量为234.72~362.68 kgCO_2e/m~2,钢构件运输碳排放量分别在0.04~3.45 kgCO_2e/m~2之间。现场施工碳排放共32.71 kgCO_2e/m~2,由钢构件吊装、焊接、螺栓固定、防腐和防火处理构成,相应碳排放量分别为0.65 kgCO_2e/m~2、1.02 kgCO_2e/m~2、6.75 kgCO_2e/m~2、3.83 kgCO_2e/m~2和20.46 kgCO_2e/m~2。以案例1为例,分析建筑总碳排放构成,表明其建材隐含碳排放占比11.7%~14.6%,建造碳排放占比1.3%~1.6%;单位建筑面积建材隐含碳排放量499.5 kgCO_2e/m~2,其中钢结构构件、楼板、墙体碳排放占比分别为62.6%、15.3%、11.0%。研究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提供隐含碳排放计算的基础参数,并通过建筑碳排放构成分析及我国钢材工业低碳发展前景预测,评估钢结构工程的碳减排潜力。

    2023年09期 v.51;No.391 129-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 高性能绿色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经济效益分析

    孙水智;宋立凯;曹玉霞;

    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混凝土细骨料中的石英砂资源日益缺乏,已逐渐成为全球重要战略资源。为研究开发新型高性能绿色预拌混凝土,利用陶瓷颗粒材料替代高性能混凝土中的石英砂材料,制备了掺陶瓷颗粒和钢纤维的高性能绿色混凝土(CSFRC),并对其开展了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微观电镜扫描以及经济性分析。研究发现:(1)利用陶瓷颗粒材料完全替代石英砂制备的CSFRC力学性能优良,且综合成本均低于石英砂高性能混凝土,100%陶瓷颗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相对石英砂高性能混凝土分别高出17.74%和36.12%。(2)石英砂高性能混凝土和100%陶瓷颗粒材料替代石英砂组CSFRC试件的内部结构完整性强,而陶瓷颗粒材料50%替代石英砂组试件的内部存在大量的孔洞,结构完整性较差。(3)在不同陶瓷颗粒材料掺量条件下,制备CSFRC的成本分别为3240.04元/m~3、3135.16元/m~3、3029.96元/m~3、2924.76元/m~3、2819.58元/m~3,利用陶瓷颗粒材料完全替代石英砂制备的CSFRC的综合成本较石英砂高性能混凝土降低了12.98%。研究成果为我国建筑废弃材料的资源回收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2023年09期 v.51;No.391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国际文摘

  • Energy and Buildings

    侯恩哲;

    <正>https://w w w. sciencedirect. com/journal/energy-and-buildings/vol/294/suppl/C Volume 294,1 September 2023【OA】(1)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employing machine learning-based baseline load prediction pipelines with sliding-window training scheme on offered flexibility estimation for different building categories,by Italo Aldo Campodonico Avendano,Farzad Dadras Javan,Behzad Najafi,et al, Article113217Abstract:The present study is focused on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the performance of baseline load prediction pipelines on the estimation (by the grid operator) accuracy of the flexibility offered by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buildings. Accordingly, the corresponding impact of employing different machine learning(ML) algorithms, with sliding-window and offline training schemes, for hour-ahead baseline load predic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Using a smart meter measurements dataset,training w indow sizes and the most promising pipeline for each building category are first identified. Next, the consumption profiles of five buildings (belonging to each category),w ith the regular operation (baseline load) and w hile offering flexibility, are physically simulated. Finally, the identified pipelines are used for predicting the baseline loads,and the resulting error in estimating the provided flexibility is determined.Obtained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dentified most promising prediction pipeline (extra trees algorithm w ith a sliding w indow of 5 w eeks) offers a notably superior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that of offline training (average R2score of 0.91 vs.0.87).Employing these pipelines permits estimating the provided flexibility w ith acceptable accuracy (flexibility index’s mean relative error betw een-2.45%to+2.79%),permitting the grid operator to guarantee fair compensation for buildings’ offered flexibility.

    2023年09期 v.51;No.391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