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瑾;
中央空调系统事件驱动机制下的实时优化控制可以使优化动作及时、精准地响应系统运行中的关键状态变化,从而有效平衡实时优化控制的节能率与在线计算量。为了能够以简便快捷的方式获取目标系统的事件驱动策略,通过多案例分析并抽象各案例分析中所定义事件的共性,建立了适用于典型中央空调系统不同配置下的3个通用事件及其与优化动作的对应关系。3个通用事件以系统运行过程中关键状态变化的线性不等式表示,单独或同时驱动一个或多个决策变量的优化计算。所建立的通用事件可以直接应用于给定中央空调系统的实时优化控制来驱动优化计算,并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运行数据对通用事件中不确定参数的适应性调整,获得适用于给定系统的特定事件驱动策略,实现事件驱动策略的便捷制定。从应用与评价结果来看,与时间驱动策略下的实时优化控制相比,采用通用事件制定的事件驱动策略下的实时优化控制可以在获得同等节能效果即节能率6.6%~6.7%的同时,降低在线计算量88.3%。
2025年05期 v.53;No.41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 宋晨鸽;陈惠贞;徐平利;原野;阮渊博;张晴;
为实现民航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机场航站楼建筑的特殊性及室内环境质量的现存问题,选取国内不同气候区的两座典型机场航站楼开展夏季室内环境质量调查研究。结合客观环境测试与主观问卷调查,针对航站楼内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空气质量现状水平进行现场测试,再针对旅客和员工两类主要使用人群对不同功能空间内的环境满意度水平进行调查并收集有效问卷382份。客观测试结果显示,室内各项环境参数仅空气质量现状完全达标,CO_2平均浓度控制在450~700 ppm之间;大部分功能空间的室内平均风速稳定在0.1~0.3 m/s,但不同航站楼之间热环境达标率存在明显差异;光环境中天然采光照度在不同时刻波动剧烈,而人工照明则问题更为突出,并表现出多处空间平均照度远低于标准要求的现象;虽然现状室内噪声强度平均值控制在70 dB左右,但少数时段内候机大厅中仍出现环境噪声过大的问题。主观问卷分析结果发现,人们对航站楼室内环境质量的满意度评价整体偏向“满意”,各项环境“适中”及以上评价的比例远高于“不满意”评价的占比。此外,旅客对各项环境满意度的评价水平明显高于工作人员,对于二者而言,室内环境质量的4个方面均对其整体环境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且空气质量满意度为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
2025年05期 v.53;No.411 9-1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 牛笑晨;褚赛;刘启明;许抗吾;孙林娜;
热泵机组能耗在空调系统中占比最大,多台联合运行的热泵机组在建筑部分负荷率下存在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构建了热泵机组能效、供能量的二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以多台热泵机组联合运行时总能耗最低为目标,给出了部分负荷率下机组最佳运行台数的计算方法。以北京某办公建筑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为例,结合空调系统全年冷热负荷分布特性,对比分析了不同运行策略下热泵机组的运行能耗。结果表明,最优能效算法控制策略在满足建筑冷负荷需求的同时,可优化分配机组所承担的负荷,与传统顺序控制相比,该控制策略在制冷季典型日能耗可降低7.2%,全年能耗降低5.4%,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可为类似空调系统节能运行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53;No.411 18-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 刘超凡;牛润萍;刘斌;
以北京某小区居民楼为研究对象,采取实测与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该小区5个住户的空调能耗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监测,在DesignBuilder中建立了相似建筑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6种常见的空调使用行为进行了能耗分析,得到了最节能模式和最耗能模式两种极端工况,发现空调使用行为对节约空调能耗有很大的影响,最节能模式7月份单位面积能耗为2.28 kW·h/m~2,最耗能模式7月份单位面积能耗为11.14 kW·h/m~2。提出了3种节能方案,并与实测数据和模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方案相比5个用户初始使用模式节能约26.9%~63.74%,相比模拟极端工况节能约24.65%~84.61%。
2025年05期 v.53;No.411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 朱少林;郭勇;石玉洋;
以某高精度实验室为例,在温度要求为(23±0.1)℃、湿度要求为37.5%±5%、实验区风速要求不大于0.1 m/s的设计条件下,介绍了该实验室的全空气系统风柜选型、空气处理过程及气流组织形式。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气流组织采用吊顶均匀孔板送风+回风墙底回风的混合流形式。为达到设计要求,采用CFD模拟技术进行气流模拟分析。通过优化吊顶内高效送风口数量、回风墙及回风口数量等,使实验区风速达到设计要求。设定不同送风温度波动区间,采用CFD模拟送风温度波动对室内温度波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送风温度的稳定性,达到室内温湿度和风速控制精度的要求。
2025年05期 v.53;No.411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 鲍全;马伟诚;韦平云;陈鹏飞;胡洪涛;
为了分析新风系统对室内舒适性和空气品质的影响,以夏热冬冷地区某套安装有新风热回收系统的精装房为样本,通过试验获取了室内温度、室内风速、CO_2浓度测试数据,计算得到空气分布特性指标值(ADPI)和室内换气次数,对室内舒适性和空气品质作出评价。运用ANSYS软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获取房间内典型平面温度场和风速场的云图,通过对比试验数据与云图数值,验证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新风系统室内温度场不均匀系数由0.064降低至0.047,风速场不均匀系数的变化不明显。新风系统缓释室内CO_2浓度的作用显著,2 h内室内CO_2浓度增长值低于400 ppm,且浓度长期低于1000 ppm水平。室内空气分布特性指标值由52.8%提高至67.7%,室内环境舒适性和空气质量有显著提高。
2025年05期 v.53;No.411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