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

  • 中央空调系统实时优化控制的通用事件建立与应用

    侯瑾;

    中央空调系统事件驱动机制下的实时优化控制可以使优化动作及时、精准地响应系统运行中的关键状态变化,从而有效平衡实时优化控制的节能率与在线计算量。为了能够以简便快捷的方式获取目标系统的事件驱动策略,通过多案例分析并抽象各案例分析中所定义事件的共性,建立了适用于典型中央空调系统不同配置下的3个通用事件及其与优化动作的对应关系。3个通用事件以系统运行过程中关键状态变化的线性不等式表示,单独或同时驱动一个或多个决策变量的优化计算。所建立的通用事件可以直接应用于给定中央空调系统的实时优化控制来驱动优化计算,并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运行数据对通用事件中不确定参数的适应性调整,获得适用于给定系统的特定事件驱动策略,实现事件驱动策略的便捷制定。从应用与评价结果来看,与时间驱动策略下的实时优化控制相比,采用通用事件制定的事件驱动策略下的实时优化控制可以在获得同等节能效果即节能率6.6%~6.7%的同时,降低在线计算量88.3%。

    2025年05期 v.53;No.41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 机场航站楼室内环境质量调查及相互影响分析

    宋晨鸽;陈惠贞;徐平利;原野;阮渊博;张晴;

    为实现民航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机场航站楼建筑的特殊性及室内环境质量的现存问题,选取国内不同气候区的两座典型机场航站楼开展夏季室内环境质量调查研究。结合客观环境测试与主观问卷调查,针对航站楼内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空气质量现状水平进行现场测试,再针对旅客和员工两类主要使用人群对不同功能空间内的环境满意度水平进行调查并收集有效问卷382份。客观测试结果显示,室内各项环境参数仅空气质量现状完全达标,CO_2平均浓度控制在450~700 ppm之间;大部分功能空间的室内平均风速稳定在0.1~0.3 m/s,但不同航站楼之间热环境达标率存在明显差异;光环境中天然采光照度在不同时刻波动剧烈,而人工照明则问题更为突出,并表现出多处空间平均照度远低于标准要求的现象;虽然现状室内噪声强度平均值控制在70 dB左右,但少数时段内候机大厅中仍出现环境噪声过大的问题。主观问卷分析结果发现,人们对航站楼室内环境质量的满意度评价整体偏向“满意”,各项环境“适中”及以上评价的比例远高于“不满意”评价的占比。此外,旅客对各项环境满意度的评价水平明显高于工作人员,对于二者而言,室内环境质量的4个方面均对其整体环境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且空气质量满意度为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

    2025年05期 v.53;No.411 9-1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 基于能效目标的空气源热泵优化控制策略

    牛笑晨;褚赛;刘启明;许抗吾;孙林娜;

    热泵机组能耗在空调系统中占比最大,多台联合运行的热泵机组在建筑部分负荷率下存在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构建了热泵机组能效、供能量的二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以多台热泵机组联合运行时总能耗最低为目标,给出了部分负荷率下机组最佳运行台数的计算方法。以北京某办公建筑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为例,结合空调系统全年冷热负荷分布特性,对比分析了不同运行策略下热泵机组的运行能耗。结果表明,最优能效算法控制策略在满足建筑冷负荷需求的同时,可优化分配机组所承担的负荷,与传统顺序控制相比,该控制策略在制冷季典型日能耗可降低7.2%,全年能耗降低5.4%,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可为类似空调系统节能运行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53;No.411 18-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 北京夏季空调使用行为节能方案模拟分析

    刘超凡;牛润萍;刘斌;

    以北京某小区居民楼为研究对象,采取实测与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该小区5个住户的空调能耗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监测,在DesignBuilder中建立了相似建筑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6种常见的空调使用行为进行了能耗分析,得到了最节能模式和最耗能模式两种极端工况,发现空调使用行为对节约空调能耗有很大的影响,最节能模式7月份单位面积能耗为2.28 kW·h/m~2,最耗能模式7月份单位面积能耗为11.14 kW·h/m~2。提出了3种节能方案,并与实测数据和模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方案相比5个用户初始使用模式节能约26.9%~63.74%,相比模拟极端工况节能约24.65%~84.61%。

    2025年05期 v.53;No.411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 某项目高精度实验室空调系统设计研究

    朱少林;郭勇;石玉洋;

    以某高精度实验室为例,在温度要求为(23±0.1)℃、湿度要求为37.5%±5%、实验区风速要求不大于0.1 m/s的设计条件下,介绍了该实验室的全空气系统风柜选型、空气处理过程及气流组织形式。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气流组织采用吊顶均匀孔板送风+回风墙底回风的混合流形式。为达到设计要求,采用CFD模拟技术进行气流模拟分析。通过优化吊顶内高效送风口数量、回风墙及回风口数量等,使实验区风速达到设计要求。设定不同送风温度波动区间,采用CFD模拟送风温度波动对室内温度波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送风温度的稳定性,达到室内温湿度和风速控制精度的要求。

    2025年05期 v.53;No.411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 新风系统对室内舒适性和空气品质影响的测试与仿真模拟研究

    鲍全;马伟诚;韦平云;陈鹏飞;胡洪涛;

    为了分析新风系统对室内舒适性和空气品质的影响,以夏热冬冷地区某套安装有新风热回收系统的精装房为样本,通过试验获取了室内温度、室内风速、CO_2浓度测试数据,计算得到空气分布特性指标值(ADPI)和室内换气次数,对室内舒适性和空气品质作出评价。运用ANSYS软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获取房间内典型平面温度场和风速场的云图,通过对比试验数据与云图数值,验证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新风系统室内温度场不均匀系数由0.064降低至0.047,风速场不均匀系数的变化不明显。新风系统缓释室内CO_2浓度的作用显著,2 h内室内CO_2浓度增长值低于400 ppm,且浓度长期低于1000 ppm水平。室内空气分布特性指标值由52.8%提高至67.7%,室内环境舒适性和空气质量有显著提高。

    2025年05期 v.53;No.411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保温隔热

  • 近零能耗建筑光伏幕墙热工性能模拟

    王海涛;吴方昊;王龑;潘明杨;方志强;浦宇辉;

    近零能耗建筑设计与建筑所处的地域气候相关联。在研究光伏幕墙结构尺寸对光伏幕墙热工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根据《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2019)提出3种设计方案,利用DesignBuilder模拟软件分别计算合肥地区基准建筑能耗和3种设计方案的能耗,并校核各方案实现近零能耗建筑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建筑光伏幕墙空腔宽度为0.07 m时,其空腔传热系数最低,对建筑隔热性能最好;光伏幕墙距地高度为0.7 m时,光伏幕墙发电效率达到最大值18.39%,同时安装屋顶光伏才可达到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设计要求,为研究近零能耗建筑光伏幕墙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53;No.411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 近零能耗建筑热桥的影响因素分析

    蔡倩;陈蕾;王长军;任静;张金花;常乐;宋晓旭;

    以典型的近零能耗建筑热桥节点为模型,分别对断热桥保温厚度、保温长度、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以及不同断热桥保温措施几类常见的热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规律性设置变量参数,通过热桥模拟分析热桥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及重要程度的排序,具体结论如下:断热桥保温厚度、保温长度、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与热桥系数降低量均成正比例影响关系;随着断热桥保温厚度及保温长度的增加,热桥系数的降低幅度将趋缓并逐渐达到平衡状态,不同断热桥保温措施对热桥系数影响较大;热桥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为:断热桥保温措施>断热桥保温长度>断热桥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断热桥保温材料厚度。结论可为不同热桥优化提供思路。

    2025年05期 v.53;No.411 53-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外墙热桥优化研究——以苏州为例

    滕子健;

    针对苏州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开展调研。通过红外热成像仪与壁面测温仪对预制夹心保温外墙进行热工性能测试,确认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外墙热工性能缺陷部位。经过后续跟踪调查,发现建筑热桥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外墙实际生产情况与最初设计不符,对存在热缺陷的外墙热桥节点进行构造优化设计。通过不同聚苯板材料性能对比分析,选取SEPS石墨改性模塑聚苯板代替生产时保温板外圈的混凝土材料。运用ANSYS软件对预制夹心保温外墙的设计、生产、优化三阶段进行传热数值模拟,得出结论:优化后的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抗破坏性能大幅提高,同时热工性能与设计阶段相比有所提升,可以减小建筑热桥。在预制外墙的生产运输、施工安装阶段给出相应的外墙热桥防治建议,为我国不同地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热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53;No.411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 寒冷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外墙保温体系设计探讨——以河北某住宅项目为例

    刘钰;王衍争;耿春雨;李晓;聂悦;

    鉴于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建筑领域正积极寻求更为环保、节能的解决方案。超低能耗建筑作为回应这一挑战的解决方案之一,已在我国实现规模化发展。与传统节能建筑相比,超低能耗建筑更加强调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因此超低能耗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应着重关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通过对比分析各类外墙保温体系的优缺点,阐述了建筑外墙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系统的特点,同时以河北某超低能耗住宅为例,有效验证了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系统在寒冷地区超低能耗建筑中的实际应用,为寒冷地区超低能耗住宅的保温设计及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5期 v.53;No.411 68-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可再生能源利用

  • 可再生能源应用下的公交站台复合功能一体化研究

    王娟;庞百惠;张子豪;徐锡宁;

    公交站台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重要意义。以公交站台为研究对象,依据“生产性城市”理论,通过可再生能源产电、供电,对整合了空间生产、能源生产、环境生产、经济生产于一体的公交站台进行研究,挖掘交通基础设施的生产潜力。探究以包头市为代表的资源型城市,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从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适应性场景应用三个维度出发,采用“模块化”研究理念,设置A候车模块、B能源模块、X多元模块,提出复合功能一体化公交站台设计策略,不仅能够满足公交站台用电的自给自足,每年还有1772.23 kW·h余电量,可减少7325.51 kg的碳排放。

    2025年05期 v.53;No.411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 中浅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优化研究

    李振兴;赵璞;王科荀;

    中浅层地埋管换热器具有换热量高和初投资低等优点,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建立中浅层阵列式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岩土热物性、循环液流速和埋管深度等因素对地埋管换热能力的影响。此外,基于建筑动态负荷,提出了地埋管侧的变流量运行策略。结果表明,当中浅层地埋管换热器呈阵列排布时,钻孔间距由2 m增至8 m,取热量从6.97 kW增加至13.50 kW,提高了93.68%;排热量从8.87 kW增加至13.65 kW,提高了53.88%。地埋管的取热能力随埋管深度的增加显著提高,埋管深度由200 m增加至600 m,取热量从8.25 kW增加至35.56 kW,提高了331%。地埋管换热器的排热能力随埋管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埋管深度由200 m增加至400 m时,地埋管的排热量从12 kW增加至14.38 kW,提高了19.84%;但当埋管深度进一步增加至600 m时,排热量反而降低了8.34%。对于地埋管侧的循环流体,相较于定流量运行方式,采用变流量的运行策略使热泵机组平均COP从4.63提高至5.20,同时循环水泵的年耗电量由15 840 kW·h降低至8527 kW·h,降幅约为46.14%。

    2025年05期 v.53;No.411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 长沙市多种热水系统运行能效实测对比分析

    陈翔;刘宏成;向俊米;潘凯玲;

    通过建立热水系统实时测试平台,监测和记录多种热水器(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在长沙地区全年的运行情况,比较其综合运行效益。针对新能源热水器中使用率最高的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和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分析其在长沙地区的运行能效。结果表明:长沙地区使用新能源热水器在节能、经济、环保等方面较传统型热水器有明显效益,其中综合效益最佳的是空气能热水器;在长沙地区气候环境影响下,太阳能热水系统全年运行能效季节性差异大。运行能效偏低日数多,其稳定性与可靠性不足。研究结果可为长沙地区热水系统的选用与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53;No.411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佳音

  • 《建筑节能(中英文)》入选“2025北方精品期刊展”、“2025北方期刊文化创意产品精品展”

    侯恩哲;

    <正>5月16日至17日,由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首届北方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长春举行。本次论坛以“创新驱动发展,文化引领未来——共筑北方期刊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主题,设1个主论坛、3个平行分论坛,以及2个主题展览——“北方精品期刊展”和“北方期刊文化创意产品精品展”,展览展示了北方地区期刊的优秀成果和创新活力,各领域期刊专家、学者代表围绕主题交流经验,提出对策建议。

    2025年05期 v.53;No.411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标准规范

  • “双碳”背景下基于霍尔系统工程的绿色低碳建筑标准体系研究——以浙江省标准体系为例

    吴佳艳;丁德;葛坚;林敏敏;

    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建筑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各地均出台了一系列绿色低碳建筑相关的标准。然而,部分标准在技术要求上存在重叠或者不兼容,标准在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无缝协作仍存在脱节问题,以及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管理手段及推进“双碳”工作的有效性方面还有待提高。为了评估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基于霍尔系统工程理论,探讨了绿色低碳建筑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建立了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六维标准体系模型。结合地方特色与碳减排目标,以浙江省标准为例,通过对体系模型的分析,总结了浙江省绿色低碳建筑标准的现状,指出了当前标准在技术兼容性和不同建设阶段协同方面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的建议。研究结果为浙江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适应地方特色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的建设路径与方法。

    2025年05期 v.53;No.411 10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绿色建筑

  • 基于价值工程的内蒙古西部近零能耗农宅综合评价研究

    金国辉;张凯歌;王亚雄;

    为提升内蒙古西部地区冬季室内的热舒适性和经济性,降低农宅采暖能耗,聚焦农村住宅建设。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当地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利用条件,创新性地将被动式附加阳光间、太阳能热水循环子系统以及风能发电供暖系统等集成到农宅中。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优组合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近零能耗农宅每年减少能耗13 989.77 kW·h,节能率为82.85%,最冷月农宅室内平均温度提升9.13℃,平均PMV值提高2.01,具有良好的室内热舒适性和稳定性。对节能性、热舒适性、经济性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量化分析,得到效费比V=1.14。研究结论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实现供暖能源结构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2025年05期 v.53;No.411 113-11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 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模型的屋顶农业综合效益评估

    林芷芊;陈韬羽;黄河;肖燕芝;刘群阅;

    建筑屋顶农业可将未被充分利用的屋顶空间转变为生产性资源,以提升城市食物系统的韧性,具备多方面综合效益。然而,当前国内从全生命周期视角评估屋顶农业成本-效益的研究尚不多见。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效益模型,系统评估屋顶农业效益,并以福州某科技有限公司屋顶农业基地为案例,以量化各阶段的成本投入和效益回收。结果表明:在全生命周期范围内,福州某科技有限公司屋顶农业基地总成本投入为178.317万元,总效益回收达214.41万元,呈现出显著的综合效益。这表明屋顶农业不仅能够在经济层面实现回报,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城市环境提供了韧性发展路径。

    2025年05期 v.53;No.411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湘中传统夯土民居节能研究

    郭俊明;刘君睿;谭浩宇;

    对既有建筑的节能优化是实现“十四五”目标的重要举措。以湘中典型传统夯土民居为研究对象,使用Ecotect软件模拟不同围护结构和窗墙比影响下的建筑能耗,建立建筑围护结构与建筑全年空调能耗、成本增量、投资回收周期之间的预测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法与熵权法,从多因素、多目标优化的角度探索湘中传统夯土民居节能优化的最佳策略。研究表明:湘中传统夯土民居最佳节能优化策略为外墙加设80 mm EPS板,屋面加设40 mm EPS板,楼地面加设20 mm EPS板,外窗改用普通真空玻璃6+9A+6窗,窗墙比0.15。优化后的节能率达44.16%,每年可节省15 014.92 kW·h的能耗。为开展传统夯土民居节能降耗微更新改造提供技术依据。

    2025年05期 v.53;No.411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 郑州中小学半围合教学建筑开口与走廊位置对室内风环境影响的研究

    韩志扬;韦峰;

    教学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事关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筑自然通风可以在节能的前提下有效改善室内风环境。选取郑州地区中小学半围合教学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改善建筑自然通风性能这一问题,通过构建半围合建筑的不同开口角度、开口方向和廊道位置,进行冬夏两季建筑室内风环境模拟,以“标准层房间换气次数”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模拟结果,发现中小学半围合教学建筑开口与建筑自然通风性能的相关性规律以及这一规律在走廊位置不同时的差异化表现。综合考虑建筑通风效果、气流分布均匀度等因素,提出郑州地区中小学半围合教学建筑的适宜布局模式,为相关建筑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53;No.411 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1K]

节能改造

  • 热水需求导向下的高层住区形态优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房涛;梁永琪;张雅馨;张孟埵;

    “双碳”目标导向下,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利用方式与要求随之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是实现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的居住区规划标准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或需进一步增强规定,因为只对建筑日照时数提出要求,导致太阳能热水器因日照时数不足而使用效率较低。基于此,提取了5 min生活圈的典型布局模型,结合数据分析和软件模拟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建筑形态参数对高层住区南立面太阳能辐射量的影响。以济南市夏季居民热水需求量为目标,通过模拟得到典型住区南立面辐射量达到最大时的形态参数最优解。研究结论表明:建筑朝向、建筑间距、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均与住区南立面总辐射量相关;在满足住区南立面辐射量最大且每户居民夏季用水需求得到充分供应的前提下,行列式的建筑布局为最优选择。研究济南市满足最大热水需求时的最优高层住区布局形态,可以为寒冷地区的住区布局设计提供借鉴,解决太阳能热水系统日照辐射不足的问题,为国家光热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5年05期 v.53;No.411 14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 既有办公建筑绿色改造策略研究——以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办公楼为例

    刘琦;宗帅;

    对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办公楼改造,对办公楼的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优化、热舒适性及可再生能源利用展开探讨。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方面,外墙增设内保温,玻璃幕墙采用5+15Ar+5Low-E型;为优化天然采光效果,在南侧增设水平遮阳板,西侧和东侧采用折线型垂直遮阳板,进而提高采光的均匀性;合理布置规划开启扇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条件;在屋顶和南侧的水平遮阳板上设置光伏板,以充分利用太阳能。通过模拟计算对比改造前后的能耗、舒适性等数据来验证绿色改造效果策略,改造后建筑综合电耗节能率达到28.38%,建筑室内空间全年动态采光达标率为100%。通过CFD模拟对室内气流组织进行分析,确认气流组织合理,建筑室内房间热湿环境指标PMV和PPD达到整体II级标准,光伏组件系统效率为81.8%。研究对于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2025年05期 v.53;No.411 149-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建筑碳达峰碳中和

  • 居民台区碳达峰影响因素分析及经济性评价

    杨世海;陈铭明;程含渺;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居民台区的用电用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率,居民台区碳达峰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面向居民类型台区,建立了居民台区直接碳排放及投资成本计算模型,提出了适用于居民台区的光伏建设、提高生活电气化占比、降低供电网损3种降碳技术,并建立其降碳模型,仿真研究不同场景下各种降碳技术对居民台区碳排放及投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应用一定的降碳技术可以在2030年实现台区碳达峰;在当前电碳因子下,居民生活中电能替代天然气暂时无法实现碳减排;建设台区光伏降碳效果最为明显;降碳强度越大,单位降碳成本越高。

    2025年05期 v.53;No.411 158-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封面故事

生态·建筑·环境

  • 建筑立面风驱雨撞击与响应研究综述

    李蕴洁;路标;胡鹏博;冯驰;

    作为建筑围护结构最主要的水分来源之一,风驱雨会严重影响墙体的热湿性能与安全耐久。当前关于建筑立面风驱雨的研究以风驱雨对建筑立面的撞击强度和建筑立面对风驱雨撞击的响应评估为主。因此,首先总结了现场实测、半经验模型以及数值模拟3种建筑立面风驱雨撞击强度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其次讨论了建筑立面对风驱雨撞击的响应研究现状,发现风驱雨的撞击响应研究缺乏相关标准;最后通过分析建筑立面风驱雨的撞击与响应,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在建筑围护结构热湿过程分析中更精准地考虑风驱雨的影响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53;No.411 166-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国际文摘

  • Energy and Buildings(latest published)

    侯恩哲;

    <正>https://doi. org/10.1016/j. enbuild. 2025.115843Volume 343,15 September 2025(1) Archetypes-based calibration for urban building energy modelling by Moa Mattsson,Itai Danielski,Thomas Olofsson,et al,Abstract:Reducing energy use w ithin the building sector is vital to create sustainable cities and mitigate global w arming. Urban building energy modelling (UBEM) is useful to evaluate energy demand and renovation potential in districts.

    2025年05期 v.53;No.411 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绿色建造

  • 乡村振兴背景下宜居型农房建造模式研究——基于《甘肃省新型宜居农房建造图集》的解读

    田恬;匡静;张永志;

    基于甘肃省农房建设现状,结合《甘肃省新型宜居农房建造图集》编制项目,详细介绍了其编制背景、编制原则和基本框架。为提高农房的宜居性,《图集》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验收、配套设施、节能专项设计、装配式农房建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技术措施和指标要求,内容涵盖了农房建设的全过程,建筑设计和材料选择符合甘肃省地方风貌特色和经济水平,配套技术体系详尽且便于操作,可作为农村工匠的培训教材。同时,为进一步推广建设宜居型农房,在解读《图集》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农房自建模式和他建模式的特征,提出了适宜严寒寒冷地区推广应用的宜居型农房建造模式。

    2025年05期 v.53;No.411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正>Description Journal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monthly), initiated in October 2006, supplies a platform for architects, mechanical engineers, civil engineers, energy researchers,energy policy makers and building industry to communicate on investigations,innov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

    2025年05期 v.53;No.411 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 《建筑节能(中英文)》杂志征稿简则

    <正>《建筑节能(中英文)》杂志,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相关出版工作获得了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节能协会群智能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各相关专业委员会等权威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2025年05期 v.53;No.411 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