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

  • 从DeepSeek探讨大语言模型在建筑及能源行业的应用趋势和技术方法

    赵阳;

    随着我国DeepSeek平台的开源使用,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普及,引发了全球AI科研领域的热议,从AI产品技术应用的便捷性到平台研发成本控制的经济性,无疑不成为了国内外各行业聚焦的重点、热点议题。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从设计端到高等教育端、从产品技术应用到行业产业链,均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挑战。有了会思考、会学习的人工智能后,人,还做什么?AI带来的科技革命,到底对我们的行业是“加持”,还是“劫持”?如何与时俱进,联动应对,在这场由AI引发的产业革命浪潮中寻找融合点,或许事关未来行业同仁的安身立命之本。在DeepSeek引爆行业热点的时刻,2月14日,编辑部邀请了浙江大学研究员、本刊编委会编委赵阳老师,以公益直播形式,为大家带来了关于DeepSeek与建筑能效的相关解析。充实的报告内容不仅是科技革命浪潮下对技术的解析,也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哲学反思。现经编辑部整理成文,赵阳老师授权,进行刊发,供大家学习交流。期待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的青年学者能够在这样的颠覆性科技革命历史洪流中,充分应用数据挖掘、解析工具,探索出个人发展的新的空间,更好地服务提升能源系统的设计、运维及管理效率,助力人类节能减排的重要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世界议题。

    2025年02期 v.53;No.40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建筑碳达峰碳中和

  • 考虑电力调配的省级民用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朱丽;李明杰;严哲星;安莹;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省级建筑领域碳排放核算研究的重要性逐渐提升。目前,采用区域电网排放因子计算得到的省级建筑碳排放,未考虑各省的电力调入调出和资源禀赋状况,碳排放计算结果有一定偏差,无法真实体现省级区域逐年碳排放变化情况。考虑省际电力调配,提出逐年动态电力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以河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能源平衡表拆分法计算得到河北省2010年-2020年民用建筑碳排放总量情况,分析了变化趋势,旨在为省级建筑碳排放核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河北省建筑领域碳减排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2010年-2020年,河北省民用建筑碳排放总量整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11年间增长至原来的1.7倍。年度增长率总体上呈正增长趋势,2013年-2018年为高增长阶段。与区域电网排放因子相比,省级逐年动态电力排放因子核算结果更有利于表达省级区域逐年碳排放的真实情况。

    2025年02期 v.53;No.408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 北京四合院加建建筑渐进式拆除前后运行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

    任中琦;张杰;罗蛟;

    针对北京老城更新过程内拆除四合院内加建建筑导致院落本体建筑运行碳排放量发生改变的问题,以北京市景山东街片区四合院民居为研究对象,采用Ladybug及EnergyPlus平台,对四合院中不同类型加建建筑拆除前后,四合院本体建筑单位面积运行碳排放量变化结果进行了量化模拟分析研究。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一系列模拟模型,对影响运行碳排放的建筑遮挡、体形系数、建筑朝向、隔墙关系等因素进行了量化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同等条件下拆除“接”、“扩”、“占”等不同类型的加建建筑会明显影响本体建筑单位面积运行碳排放量,由此为四合院中加建建筑的渐进式拆除策略乃至构筑物补建策略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2025年02期 v.53;No.408 13-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5K]
  • 夏热冬冷地区低碳建筑关键技术研究

    朱一宇;侯立强;

    低碳建筑是实现建筑领域“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潮湿,实现低碳、零碳建筑面临巨大挑战。介绍低碳建筑及其相关标准,系统梳理夏热冬冷地区低碳建筑的关键技术。低碳建筑的实现包括被动式设计策略、高效的能源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三部分。被动式设计策略可减少建筑的能耗需求,是实现低碳建筑的基础,其中高性能围护结构是重点。夏热冬冷地区应注重遮阳和通风等设计。通过高能效能源系统的使用,有助于控制建筑的能源消耗;同时更好地开发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可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实现控制碳排放的目标。取得的分析结果可为低碳建筑的发展带来技术层面的参照及指导。

    2025年02期 v.53;No.408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建筑能效测评的若干技术问题

    孟扬;马捷;万成龙;杨铭;

    建筑能效测评是对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的科学评估过程,而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能力的一种合格评定活动。通过创新引入“能力验证”技术组织全国检验机构开展建筑能效测评比对活动,一方面解决了针对我国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的技术能力缺少有效评价方法的问题;另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建筑能效测评结果的准确性,为中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了积极作用。根据全国建筑能效测评能力验证结果,分析当前行业整体水平,并从建筑模型的搭建、性能参数的设定、边界条件的设置以及建筑能耗的计算分析等方面探讨若干技术问题,并向相关从业机构提出技术建议。

    2025年02期 v.53;No.408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 商业办公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分析与管理

    蒋毅;陈子鑫;陈积良;刘兰;李永攀;李红卫;王冲;刘芳;李晓宇;

    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建筑运行碳排放的核算方法、能源特征和管控措施等日益受到行业关注。通过文献调研和项目案例研究,明确办公建筑运行碳排放的范围、边界和核算方法,研究能源碳排放特征,提出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碳管理技术路径,旨在为办公建筑运营企业响应碳中和战略、布局碳管理提供参考。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由能源碳排放和非能源碳排放构成,其中能源碳排放中电耗是重点,非采暖办公建筑电耗碳排放占比约93%,采暖办公建筑电耗碳排放占比约85%,公区和租区的电耗占比分别为49%、51%,公区电耗主要来源于空调、照明、动力系统的能耗;利用数字化技术将能源信息系统(EIS)升级为碳信息系统(CIS)具有显性价值。

    2025年02期 v.53;No.408 35-4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8K]
  • 中小企业精益节能降碳诊断研究

    赖林;余震安;熊坚;张迪;侯忠平;杨华强;王一婷;林蔚;张媛;

    基于“双碳”目标、数字赋能及精益能效管理实践,提出中小企业精益节能降碳诊断方法并实测验证。应用精益能效(TEM)、数字能源及系统优化理论,综合应用能源价值流分析工具及改善手法,立足消除能源典型浪费、过程精准调控、增进系统协同等三类损失,深度挖掘改善空间以迫近能效极限。并以某工厂为例进行精益节能降碳诊断、发现以“双碳”目标为视角,应用精益价值流分析方法,按照从单机优化、精准控制到系统协同等层次优化,企业存在大量节能降碳空间;该方法及工具有助于指导企业科学规划“双碳”相关工作,走绿色、低碳、新质发展道路。

    2025年02期 v.53;No.408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0K]

可再生能源利用

  • 基于Feflow数值模拟的地源热泵地埋管管群长期运行特性研究

    张琪;刘铮;

    针对地源热泵地埋管管群的运行特点,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利用Feflow软件对地埋管管群土壤温度场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性进行模拟研究。应用Feflow软件建立地埋管换热器内、外温度场数学模型,通过土壤热响应实验及2U地埋管进、出水温度模拟,并与实测数据对比,证明模型是正确的。应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管群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供暖季、供冷季土壤温度场空间分布特性,以及地埋管内流体进、出口温度变化特性。对管群温度场进行了5年期的运行模拟分析,为类似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研究、规划设计、运行提供了借鉴。

    2025年02期 v.53;No.408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4K]
  • 光伏玻璃集成平板集热结构的光热光电性能实验研究

    齐典伟;千能;张莉;周敬公;葛冰彬;

    为更好地将不同波段太阳能进行综合利用,提出了一种光伏玻璃集成平板集热结构的PVT组件,搭建了3组不同透光率的光伏玻璃集成平板集热结构系统,探究了透光率、装置倾角及循环水流量对组件光热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透光率10%的系统各项效率优于透光率20%和透光率40%的系统;夏季随着装置倾角的增加,系统效率表现逐渐下降,装置倾角为30°的工况系统性能相对于45°和60°的倾角工况更为优越;随着循环水流量的增加,系统各项效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80 L/h的循环水流量工况系统性能较60 L/h流量和40 L/h流量的情况更为优越;最佳工况下系统全天平均热效率、平均电效率及平均综合效率可分别达到46.08%、14.01%及82.96%。

    2025年02期 v.53;No.408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9K]
  • 光伏直驱变频多联机在严寒地区办公建筑的实验研究

    张喜明;于文滔;朱林;丑雪松;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光伏直驱变频多联机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在办公建筑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然而,严寒地区的气候条件给光伏直驱变频多联机的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对光伏直驱变频多联机系统在严寒地区办公建筑全年的运行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表明,系统在夏季某白天制冷的实验条件下,太阳能保证率为67.43%,COP_c为3.81;系统在冬季某白天供暖的实验条件下,太阳能保证率为56.79%,COP_h为3.23。对全年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数值为4.04,空调季节的太阳能保证率为50.26%,采暖季节的太阳能保证率为56.76%。光伏直驱变频多联机系统在严寒地区办公建筑运行时,能够较好地利用太阳能,减少电网侧的能耗。

    2025年02期 v.53;No.408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保温隔热

  • 极端热湿气候区珊瑚砂外墙传热系数优化——以琼海为例

    高圣迪;谢静超;徐鑫;张广凯;刘加平;

    极端热湿气候区以高温、高湿、强辐射为气候特征,以琼海为例的多数地区目前已经不充分满足夏热冬暖地区的区划,如果继续使用夏热冬暖地区的规范进行设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能量损耗。为了体现现有标准在极端热湿气候区的可优化性,以琼海为例,以珊瑚砂外墙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空调负荷特征与外墙传热特性,以此为基础考虑经济性指标计算珊瑚砂外墙最佳保温层厚度,并给出该地区外墙传热系数限值的优化方向。研究表明,琼海地区公共建筑全年需要供冷,在室内外温差、热流密度上均存在特殊的“双向流”特征,表明外墙传热系数并非越小越好;当保温层厚度由0 mm增加至80 mm时,全年累计冷负荷由117.6 kW·h/m~2降低至107.5 kW·h/m~2,总成本先降低后升高,谷值为37.0元/m~2,此时保温层最佳厚度为20 mm,投资回收期为7.8年;在20 mm保温层厚度下的外墙传热系数为0.98 W/(m~2·K),高于现有标准的限值,因此,若要实现保温层经济性最优,现有标准的外墙传热系数的限值应调大。研究结果为以琼海为代表的极端热湿气候区外墙结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优化参考。

    2025年02期 v.53;No.408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1K]

绿色建筑

  • 基于Modelica和CFD的高大空间建筑室内热舒适度研究

    陈菡;吴燕;王义凡;张慎;雷雪莲;

    以武汉某办公楼大厅为例,建立了建筑能耗模拟(BES)模型、Modelica暖通空调模型及快速流体动力学(FFD)模型三者之间的数据耦合传递方法,对办公楼建筑、空调及其控制系统、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模拟分析。基于BES-Modelica模型实现了不同温度控制方案的快速比选,基于BES-Modelica-FFD模型分析了高大空间建筑垂直方向的温度不均的现象。在BES-Modelica-FFD联合仿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多测点信息的分区控制方法,通过二次开发增加FFD测点(温度、风速传感器)来约束高大空间建筑不同朝向区域的热舒适度,可以实时复位变风量终端的送风量设定值。将该仿真模型用于分区控温与非分区控温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非分区控温方法,分区控温方法下的室内温度分布更为均匀,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由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所提出的联合仿真方法能够更好地保证室内热舒适性,可以为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方向。

    2025年02期 v.53;No.408 76-8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9K]
  • 多目标下外遮阳控制策略分析——以济南地区办公建筑为例

    房文博;徐慧琳;李超;

    建筑遮阳是建筑节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可减少和控制太阳能增益、降低冷却负荷。有效的遮阳控制策略可以减少对人工照明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眩光并提高室内人员的舒适度、幸福感和生产力。为研究常见遮阳类型典型遮阳控制策略的防眩光、提升采光和节能潜力,基于瞬时眩光概率(IDGP)、瞬时有效照度(IUDI)和节能率三项评价指标,以济南地区办公建筑为例,借助Grasshopper软件进行建模,采用Honeybee插件进行光模拟与能耗模拟,分析遮阳卷帘、水平遮阳板、垂直百叶和水平百叶4种常见遮阳类型不同控制策略下的室内眩光、采光与建筑节能情况,并提出各类遮阳最佳逐时控制策略。结果表明,瞬时眩光概率(IDGP)、瞬时有效照度(IUDI)和节能率可以直观反映常见遮阳类型不同控制策略对室内眩光采光和建筑能耗的影响情况;选择合适的布局方式、遮阳类型及其控制策略可达到减少室内眩光、提升室内采光水平和节能效果。

    2025年02期 v.53;No.408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3K]
  • 可变建筑表皮对室内光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管晨怡;戴曾伟;缪思佳;滕家欢;王星晨;颜丰;

    可变建筑表皮作为物质能量交换界面,通过其动态变化对室内光热环境进行调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建筑外界环境,对建筑节能及室内环境调节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可变建筑表皮调控室内光热环境的相关文献,以建筑可变表皮设计为出发点,针对台州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条件研究建筑表皮设计现状,提出调控策略。以台州学院教学楼为例,结合计算机仿真模拟、缩尺模型测量与实地测量,探究不同可变建筑表皮设计策略对于室内光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的可变建筑表皮在夏季、冬季以及过渡季,对于研究对象的室内光热环境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为台州市绿色建筑表皮设计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2025年02期 v.53;No.408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5K]
  • 草原牧区轻型木结构建筑节能优化研究

    张铭轩;许国强;伊若勒泰;赵树杰;刘晋元;王长江;蒋慧佳;

    为解决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草原牧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构造简单、保温性能不满足国家标准和施工质量差的问题,在节能优化目标下,提出以节能为导向的新型草原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关键技术。以一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牧区典型民居为研究对象,利用EnergyPlus软件分别从建筑朝向、体形系数、围护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单因子变量对照试验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正向叠加建筑朝向、体形系数、外围护构造及外窗最优性能参数,最终确定了一组朝向、体形与围护结构最优方案。该方案建筑节能率达到了92.44%,实现了近零能耗节能优化目标,为新型草原生态建筑体系的建立的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5年02期 v.53;No.408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 以热环境节能为导向的建筑布局优化模拟分析

    尤欣怡;石谦飞;胡钧璞;

    在全球能源供应短缺、气候变化危机加剧的国际背景下,会展建筑及其配套设施作为大型公共建筑,巨大的规模体量所产生的建筑热环境能耗量大,是该类型建筑在节能领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建筑布局设计阶段入手,以参数模拟为途径的热环境节能研究刻不容缓。基于Rhino的Grasshopper参数建模手段,探索建筑总体布局阶段的热环境节能方法,以太原潇河国际会展中心中展项目为例,选取场地中的建筑位置和朝向作为布局变量,建筑全年冷热负荷能耗强度最小化作为目标,运用Ladybug+Honeybee模拟建筑外部布局方案,通过被动式策略下的布局优化实现建筑热环境节能。结果表明:通过建筑布局优化从而适应气候特征是实现热环境节能的重要途径,可为宏观布局阶段的建筑热环境节能设计路径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53;No.408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6K]

暖通空调

  • 冷却塔热力计算与优化方法研究

    周恩永;陈慧星;李六连;周明;史杰;平洋;

    在大量工程项目和案例机场的调研中,冷却塔性能缺陷是导致低能效的瓶颈问题。造成这一缺陷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现有技术资料中的热力分析方法复杂度较高,建设阶段的各主体无力开展对冷却塔的热力分析和性能校核,建设质量往往难以保证。因此综述冷却塔的热力模型,探讨适宜工程应用的优化分析方法。研究发现,现行国标为了提高计算精度舍弃了简便易用的对数平均焓差法,但经对比该方法与目前常用的冷却数法计算结果偏差不超过5%,在标准工况下只有1%~2%,在工程建设阶段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提出了几种工程需求下的优化分析流程,并对某机场项目进行了案例研究,旨在为同类工程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2期 v.53;No.408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9K]
  • 夏热冬冷地区医院空调系统供冷季运行优化

    柳志威;周博坤;洪浩;胡平放;雷飞;

    以整个系统的视角综合考虑多种优化措施对空调系统运行优化进行研究,对系统节能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某医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空调系统的夏季节能运行优化措施。基于TRNSYS仿真软件建立了该医院中央空调系统仿真模型,对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水泵变频运行、冷水机组与水泵启停策略优化及冷冻水温度动态调节实现系统节能运行。水泵变频调节后,空调系统比定频运行节能22.03%,优化机组和水泵启停策略可进一步节能5.29%,采取冷冻水温度动态调节措施,能耗可再降低5.45%,采用综合优化后的运行策略,系统制冷季能耗总体降低约30.18%。研究结果可为夏热冬冷地区医院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53;No.408 127-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1K]
  • 合肥地区高校宿舍室内风场影响因子的数值分析

    陈果;王旭;

    平均风速体现了室内风场的整体通风水平。为了明确室内通风因子对宿舍室内风环境的影响程度,选取合肥地区高校宿舍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得出宿舍外立面窗口处的风速,将其作为室内风环境模拟的边界条件,并通过改变家具布局方式、阳台门的开启宽度、风口的相对位置、风向夹角、距地高度等参数,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宿舍内的风场进行模拟,分析单一通风因子数值的变化给室内风场带来的影响。采用SPSS正交试验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组合序列进行模拟,得出各因子对室内风环境影响的主次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距地高度、阳台门的开启宽度是影响室内平均风速最主要的因素,而风向夹角、家具布局方式、风口的相对位置对室内风环境的影响较小。

    2025年02期 v.53;No.408 13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3K]
  • 基于甲酸钾溶液的热源塔参数敏感性分析

    王琪琪;施志钢;李志刚;张璐瑶;刘婉清;

    为进行甲酸钾溶液作为防冻液的开式横流热源塔运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对开式横流热源塔热质交换过程建立模型,采用MATLAB进行数值求解,并以青岛市某实际工程运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分析各因素对传热传质特性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L25(5~6)的正交试验,根据青岛室外气象条件和实际工程运行数据设定因素的水平范围,将总换热量与潜热占比作为试验目标,进行了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热源塔总换热量的主次因素为:空气温度、溶液温度、空气流量、空气相对湿度、溶液流量、溶液浓度,其中空气温度对总换热量的影响极为显著;对潜热占比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溶液温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量、溶液流量、溶液浓度,其中溶液温度对潜热占比具有极显著的影响。

    2025年02期 v.53;No.408 143-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生态·建筑·环境

  • 严寒地区住宅供暖季开窗行为研究

    陈永康;李慧星;冯国会;宋博伦;

    开窗行为是影响建筑能耗和室内空气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确定驱动因素并建立可靠的预测模型,对于提高建筑能耗模拟的准确性具有显著意义。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夏热冬冷地区,对严寒地区研究甚少,尤其是供暖季开窗行为会造成大量的热能损耗。在严寒地区城市选择4户具有代表性的住宅,进行为期5个月的供暖季监测。使用LightGBM算法建立供暖季住户窗口状态模型并与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供暖季客厅和卧室的窗户操作存在差异。所建立的LightGBM模型对于供暖季不平衡的开窗数据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为严寒地区建筑能耗模拟提供理论支持。

    2025年02期 v.53;No.408 151-155+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综述

  • 充气膜结构室内热环境研究综述

    常寒冰;孙育英;王伟;黄成洋;魏文哲;

    充气膜结构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仓储、体育场馆等大型建筑领域,其室内热环境营造已成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充气膜结构室内热环境的研究现状,从室内热环境舒适性、热环境优化两个角度对国内外充气膜结构的室内热环境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现有文献的研究热点以及不同类型充气膜结构的室内热环境特性,并结合现行规范标准分析充气膜结构的室内热舒适性现状,从围护结构和气流组织两方面讨论了室内热环境优化方法,为充气膜结构室内热环境的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有助于该项技术的高性能应用和发展。

    2025年02期 v.53;No.408 15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国际文摘

  • Energy and Buildings

    侯恩哲;

    <正>https://www. sciencedirect. com/journal/energy-and-buildings/v ol/328/suppl/CV olume328, 1February2025[OA](1)Best practices of techno-economic methods fors olar photovoltaic coupled heat pump analysis in cold climates by Shafquat Rana,Nelson Sommerfeldt,Joshua M.P earce,Article115196

    2025年02期 v.53;No.408 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正>Description Journal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monthly),initiated in October 2006,supplies a platform for architects,mechanical engineers,civil engineers,energy researchers,energy policy makers and building industry to communicate on investigations,innovation,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The Journal has been classified into the"Catalog of High-quality Sci-Tech Journals of Building Science(2020,T3)"by the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ASC),certificated as the"Source Journal for 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apers and Citations"by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ISTIC) since 2013 and the"China Core Academic Journal of RCCSE"by Library of Wuhan University and other cooperating institutes since 2014.

    2025年02期 v.53;No.408 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 《建筑节能(中英文)》杂志征稿简则

    <正>《建筑节能(中英文)》杂志,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相关出版工作获得了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节能协会群智能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各相关专业委员会等权威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2025年02期 v.53;No.408 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