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型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正> 根据我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工业发展组织签订的协议,准备利用开发计划署部分援款,建设中国轻型建筑材料研究发展中心。为此,一九八一年底,原建材工业部有关同志对美国、英国、丹麦三国,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组对三个国家轻型建筑材料的发展情况和我国轻型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等有关问题的看法,介绍如下。

    1983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我国建筑砌块工业的回顾与展望

    严理宽;

    <正> 早在40年代,我国就开始以现代工业方式生产水泥炉渣空心砌块,主规格尺寸为390×190×190毫米,空心率为40%左右。但这种砌块多用于围护结构,且局限于个别城市,未大量推广。60年代初,上海等地研制成功粉煤灰硅酸盐密实砌块并建厂生产,主规格尺寸为880×380×200~240毫米。这种砌块广泛用于各种民用建筑的承重墙和非

    1983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社队企业办起贵阳地区第一家粉煤灰砖厂

    胡廷尧;

    <正> 贵阳市乌当区金华公社建材厂原是生产水泥制品的社队企业,由于近年来水泥短缺,生产水泥制品的企业又盲目增多,使该厂一度濒于瘫痪。通过社会调查,他们决定利用贵阳地区三个火电厂排出的大量粉煤灰做原料,改产粉煤灰砖,满足当地对特缺的墙体材料的需要。从1979年开始,经历了手工制坯,土法上马,常压养护等过程,砖的质量只达到75标号,合格率低。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他们毅然自筹资金60多万元,购置了比较先

    1983年01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保护环境与发展煤矸石粉煤灰墙体材料

    石青;

    <正> 资源、能源、环境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必须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贯彻十二大精神,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实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煤矸石、粉煤灰砌块等正是可以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取得综合优化效果的新型墙体材料,值得大力提倡。这是因为:

    1983年01期 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粉煤灰建材制品当前面临的问题

    徐耀兴;

    <正> 我国利用粉煤灰的主要部门是建材行业,1979年建材部门利用粉煤灰240万吨,占总利用量的86%;1980年利用310万吨,占总利用量的85%;1981年利用407万吨,占总利用量的82%。除建材部门外,农业改良土壤,填坑平地也用了一部分。其它工业部门用量甚少。建材部门于50年代末期开始对粉煤灰的利用进行实验研究,60年代初期开始建厂,目前几种主要粉煤灰建材产品的企业数、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情况见表1:

    1983年01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浙江省粉煤灰中型空心砌块生产线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许文才;

    <正> 杭州粉煤灰硅酸盐中型空心砌块生产线,经过三年多的试生产考核和逐步改进,最近通过了鉴定。这是浙江省建材行业的重大科研项目。由杭州空心砖厂负责主机设计、试制及设备配套,工艺、养护试验;并由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所负责制品材性测试。目前已经实现了搅拌、成型、养护、成品堆放的机械化流水作业生产。该生产线经过三千多小时的运转考核证明,具有工艺布置合理,占地面积小,投资少,工效高,劳动强度低,

    1983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上海普及和推广粉煤灰水泥和混凝土实用技术

    李忠德;

    <正> 上海市硅酸盐学会、建筑学会、土木学会、水利学会、电机学会等单位于去年第四季度连续举办了九次粉煤灰水泥和混凝土实用技术报告会。报告内容有:粉煤灰的来源、活性和效应,粉煤灰水泥的水化,掺磨细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粉煤灰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及应用,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用方法的综述,几种新型粉煤灰水泥的介绍,掺粉煤灰的商品混凝土,325号粉

    1983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蒸压釜压力试验工作要点

    马家赏;

    <正> 蒸压釜在制造厂出厂以前,应按图纸和验收纲领进行水压试验,并且把试验过程详细记录存档,把结果载入试验报告。不论经过返修与否,都应把最后做出的合格结论记入出厂合格证书中。现场使用的蒸压釜,遇有下述情况也要进行压力试验:

    1983年01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苏州墙板厂加气混凝土从滞销变为畅销

    国;

    <正> 苏州墙板厂加气混凝土车间于1978年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为1.5万米~3。产品主要用作复合墙板的填充层,用量为每年8000米~3,其余产品销售情况不好,最严重时,积压5000米~3左右。他们及时总结了产品滞销的原因:一是与科研、设计单位联系不够,对新型建筑材料宣传工作较差;二是产品质量低劣,品种单一,当时仅生产600×300×125毫米的砌块,不能满足用户需要;三是售

    1983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粉煤灰陶粒烧结机用煤粉代替重油点火

    东肆;

    <正> 采用烧结机工艺生产粉煤灰陶粒的工厂一般都用重油点火。年产10万米~3的陶粒厂每年需用重油1600~2000吨。近年来,由于国家一再重申燃料以煤为主的政策,使重油供应日趋困难,不仅现有的陶粒厂供油不足,新建厂更是滴油不供。为了贯彻执行我国当前的能源政策,以煤代油,适

    1983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用于加气混凝土的中速硬烧石灰煅烧技术

    甘智和;

    <正> 这篇文章是发表于本刊1982年第5期上“水泥—石灰—砂加气混凝土生产中对生石灰的质量要求”一文的续篇。适宜于水泥—石灰—砂加气混凝土使用的生石灰称为中速硬烧石灰,它的消解特性在上一篇文章中已有详述。本文主要介绍其煅烧技术。

    1983年01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八孔盘转式压砖机出坯产生撞击裂纹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曾昭峰;季德尧;

    <正> 砖坯的模子撞击裂纹,有的叫45°裂纹。有这种裂纹的坯或砖,开裂后斜分两片,每片一边厚,一边薄,其形状如菜刀,所以又有的惯称“大刀片”,并把这种纹,叫着“刀片纹”。就是这种纹,曾是我厂生产、维修最棘手的问题。我厂产品为蒸压灰砂砖,年产量4000~4500万块,配有盘转式八孔压砖机

    1983年01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水泥煤渣小型空心砌块在框架建筑中作填充墙

    孙氰萍;姚开绥;

    <正> 我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水泥、锅炉煤渣与民用灰渣,研制并生产了水泥煤渣小型空心砌块(以下简称煤渣小型砌块)。通过一年多的试生产和试点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产实践证明,这类轻质小型煤渣砌块是框架建筑和其它建筑的一种良好的填充、隔墙和围护结构材料。

    1983年01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在武汉地区的应用

    冯方伟;

    <正> 武汉市硅酸盐制品厂生产的加气砌块,目前在武汉地区已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上。为了更好地推广使用,我们曾对部分用户单位进行了调查和走访,并对其产品的收缩性能作了一些测试工作,现将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在武汉地区的应用情况概略综述如下。

    1983年01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墙体的裂缝

    童印佩;

    <正> 建筑物墙身开裂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以下简称小砌块)建筑,由于墙体上下皮砌块之间仅肋上有少量砂浆粘结,其抗拉抗剪能力比砖墙低,例如同为50号砂浆的190毫米厚小砌块墙的抗拉、抗剪能力仅为240毫米厚实心墙的35%。因此小砌块建筑对屋面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荷载不均匀及构件或砌体干缩等因素引起的墙身开裂更为敏感。

    1983年01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罗马尼亚“罗姆布卡”加气混凝土生产工艺与设备

    赵伏生;

    <正> (一) 概况罗马尼亚生产加气混凝土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了,目前年产量达200万立米。但是,由于最早引进的是波兰第一代生产加气混凝土的生产工艺,生产配方是石灰—石膏—粉煤灰,浇注高度仪300毫米,只生产砌块,制品强度也偏低,所以多年来未曾大力发展。1970年以后由瑞典引进了“伊通”专

    1983年01期 26-3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 我国石膏板应用现状及其技术经济效果

    陈燕;

    <正> (一) 我国的石膏板已开始形成一个新兴的工业我国石膏板发展的历史虽不到10年,但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开始形成一个新兴的工业。截至目前为止,已建成我国自己设计的年产400万米~2的纸面石膏板厂3个,从西德引进的年产2000万米~2的纸面石膏板厂1个,到1983年,可形成3200万米~2的生产能力。此外,还建成不同生产规模的装

    1983年01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吉林省火山渣小型空心砌块发展迅速

    <正> 从吉林省建委技术情报中心站获悉,近三年来,吉林省已建成一定规模的火山渣小型空心砌块厂三座,浮石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厂五处,年生产能力达5万米~3,可供建造15万米~2的砌块建筑。为适应和推动小型空心砌块建筑的发展,吉林市正在制定发展规划。他们拟建设两条生产线;一条以引进美国贝塞公司的固定式成型机为主机的大型生产线,每小时生产火山渣砌块900块(标准块390×190×190毫米),年产3万米~3制品;另一条是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所的协助下,在预制构件

    1983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利用盐石膏代替二水石膏生产硅酸盐砌块

    许家笏;

    <正> 青岛砌块厂一直使用二水石膏生产粉煤灰硅酸盐密实砌块,从山西、青海等地运入,进厂价格高达每吨50~60元,并且不能保证供应,影响生产。近年来,该厂利用附近盐场的盐石膏代替二水石膏,效果良好。盐石膏是盐场晒盐后地面上剩余的一层废料,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硫酸钙,CaO含量26~28%,SO_3含量36~38%,其外观有一

    1983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苏联学者对墙体建筑材料生产结构改革的建议

    白佳;郑敏;

    <正> 据苏联《建筑材料》1981年第9期报道,苏联的建设规模居于世界首位。在过去的10年内建设3200多个大型工业企业,建造的居住房屋总面积超过11亿米~2,新建了许多文化生活设施和商业项目,广泛开展了农村建设。每年的基建投资额达1200~1300亿卢布,约占国家整个国民收入的1/3。如何最经济合理地利用这些投资,以取得最大的

    1983年01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美国贝塞公司砌块成型机的特点

    王世茂;

    <正> 贝塞(Besser)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一家混凝土砌块生产设备的制造公司。前年初,我受原建材部的派遣在该公司的训练中心学习了四个星期,下面仅对该公司制造的砌块成型机作一介绍。贝塞公司生产的成型机全部是固定式

    1983年01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 人造轻骨料混凝土墙体是省能的

    黄维国;左锡鸿;

    <正> 我市建材、建工的设计、科研单位齐心协力从1976年以来,经过不断努力,在住宅建筑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品种和标号的轻混凝土,用大模体系施工,到去年为止共完成住宅91拣,竣工面积达30万平米。经考察研究和经济上的实际分析,我们认为这种住宅体系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当前,国民经济生产中对能源的节约是件大事,关于采用人造轻骨料墙体的能耗是

    1983年01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积极发展中型砌块建筑

    杨燕敏;

    <正> 中型砌块建筑是我国最早采用的工业化建筑。从1955年开始搞试点工程以来,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全国各类中型砌块建筑共建成约800万米~2。分布在大、中、小城市,地震区或非地震区。通过20几年来实践应用的情况表明,中型砌块建筑与其它工业化建筑相比,其主要

    1983年01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把粉煤灰资源化列入课题

    白庚;耀兴;

    <正> 在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领导下,由国家建材工业局、水电部、建设部牵头筹备,邀请国家经委等各方面专家36名于去年12月15至20日在北京召开了关于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经济问题讨论会。到会代表根据多年从事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作的体会,一致认为把年排量达3000多万吨的电厂粉煤灰作为资源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点课题进行研究,是完全必要的。

    1983年01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学术委员会确定六项重点活动计划

    书;

    <正>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学术委员会于1982年底在南京市召开了年会。建筑材料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黄蕴元教授主持了会议,并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会向第三任期委员68名颁发了聘书。副主任委员李承刚同志作了第二届委员会(1978至1982年)工作总结报告。年会还以“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节能问题”为中心进行了学术交流。年会重点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学术委员会下属专业学组组织条例”。决定撤销

    1983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节约几千元的由来

    陈建国;

    <正> 1978年我厂开始筹建加气混凝土生产工艺线,为了及时掌握加气混凝土生产技术,正当我们渴望得到有关技术援助时,硅刊为我们送来了宝贵资料。我们把硅刊登载的有关加气混凝土生产方面专业基础知识汇编成科普教材,印发到工人、技术人员中去,先后举办了四期学习班,使我们初步掌握了加气生产的工艺过程,使试制工作有的放矢。通

    1983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一个读者的心声

    苏曼青;

    <正> 1974年我离开五七干校,重返工作岗位,接受了新的科研任务。当时的我,荒废的学业又能依稀记得多少?焦急中在图书馆廖廖无几的中文专业期刊中,我如获至宝的发现了您——《硅酸盐建筑制品》。从此,您就成了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随着事业的发展,您也以不断更新的面貌、丰富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反映这个领域中的最新动态和成果。通过您,我们可以向从未见过面的专

    1983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我国墙体材料的橱窗

    白常举;

    <正> 硅刊自问世以来,就文笔鲜明的报道了我国硅酸盐制品的科研、设计、生产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它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所取得的技术经济效益。在我收藏的46期硅刊中,发表的近1000篇文章里,有90%的文章是以墙体材料为主题,使它名符其实的成为我国墙体材料的橱窗。它十分敏捷地传递本行业的技术信息,成为行业的带头兵。

    1983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胜上巨人肩

    沈旦申;

    <正> 硅刊刊中尖,十年创业艰, 频频传信息,胜上巨人肩。硅刊创刊十年以来,为发展硅酸盐建筑制品技术,提高专业人员学术水平作出不少贡献。所谓“巨人肩”引自牛顿的名言,即试译为:“若能观望少许远,只缘身立巨人肩”两句话。牛顿提到的巨人当然是有所指的。硅刊频传先进的科技信息,使广大读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胜过在巨人肩头极目远望。

    1983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寄望于硅刊

    周一鹏;

    <正> 上海地区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研制各种硅酸盐建筑制品,近30年来这些产品为上海市的基本建设提供了各种墙体和结构材料,这些成绩的取得,也包含了硅刊对我们的支持。例如在推广加气砌块的过程中,我们根据硅刊登载的介绍北京等地应用经验的文章摘编成“活页文摘”,送到有关设计、施工单位,收到一定的效果。去年上海筹建一个蒸压粉煤灰砖厂时,硅刊上介绍的有关北京、武汉、株

    1983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愿有良师总伴我

    沈琨;

    <正> 当夜深人静,我独自在灯下学习和工作的时候,总有几本《硅酸盐建筑制品》在默默地陪伴着我,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十年来《硅酸盐建筑制品》刊物在题材上、内容上、形式上都有明显的进步。她贮存了我国新型墙体屋面材料和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在工作中需要找一些资料,大多可以在硅刊中找到。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吧。去年,在编写《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工作中,需要进行加

    1983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手

    刘国玉;顾国维;

    <正> 十年前,在专业性刊物的百花园中,硅刊这支绚丽的科技之花脱颖而出,发表了许多有真知灼见的文章,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必不可缺的参考书刊。为了四化建设的迫切需求,为了更好地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以适应毕业后的工作需要,我们学院增设了“建筑制品机械”这门新课,在编写讲义时,由于非常缺少这方面的教材及有关的设计计算书籍,感到非常困难。而硅刊中登载的文章,帮

    1983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适应加气混凝土发展的需要

    麻毅;

    <正> 硅刊创刊十年来,在不同时期所发表的文章对促进加气混凝土生产技术的发展、产品应用和深入研究这一新材料起了一定的作用。经统计分析,可将硅刊十年内发表的有关加气混凝土技术的文章作一分析。前5年发表的文章,大多以配方研究、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对正在起步发展的加气混凝土工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当时许多生产厂,在缺乏

    1983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挖掘电厂排灰场湿粉煤灰的好办法

    <正> 一些建材制品厂以往一直是用人工挖、矿车推的办法将电厂排灰场里的湿粉煤灰运列生产车间,这种较原始的办法,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产品成本高,还经常受到季节和气候的影响。湖北省黄石市煤灰砖厂自己设计和制造了绞吸式挖粉煤灰船,花费1.9万元,至今已安全运行5年多,做到了投资少,见效快,生产有保障,经济效益好。挖灰船的工作原理是:由绞刀将沉淀的粉煤灰挖松并搅成灰浆水,主泵将灰浆水吸入并输送至建

    1983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编者的话

    <正> 《硅酸盐建筑制品》创刊于1973年,至今已走过了十年的路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在国家建材工业局的关怀与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使得这本建材技术刊物逐步成长起来,为加速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做了一点宣传服务工作,受到读者的欢迎。回顾过去,建树甚少,可堪一提的是,编辑部全体同志一定要把刊物

    1983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全国部分硅酸盐砖厂1981—1982年度技术经济指标表

    <正>~~

    1983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