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新华;王盛卫;马贞俊;鲍伟强;
提出了常规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的优化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是香港理工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与香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的中央空调系统系列智能优化控制策略之一。这一优化控制策略将应用在香港环球贸易中心。该方法可以自动设置系统冷却水的供水温度(即冷却塔的出水温度)以保证系统自适应于动态的工作条件并保持高效率。该方法在这一建筑及空调系统的虚拟环境下进行了测试和验证。
2007年07期 No.19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袁东立;张钦;
介绍了常规地源热泵系统和变流量(VRV)空调系统的特点及二者相结合的技术特点,并以实际工程为例,阐述了二者相结合技术的优点及可行性,该技术在中小型间歇使用建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7年07期 No.197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杨李宁;付祥钊;
根据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的概念,对重庆市的36个办公类公共建筑的空调工程设计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计算了各个空调工程夏季设计工况下的工程整体设计能效比、冷源系统设计能效比、水系统设计能效比、风系统设计能效比,并对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最大和最小的空调工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调工程的三个子系统中,冷源系统对整个空调工程的设计能效比的影响最大,故冷源系统的选型与设计是提高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的关键。
2007年07期 No.197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向瑾;黄翔;武俊梅;
介绍了蒸发冷却和置换通风的工作原理,提出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的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分析了在全空气空调形式下蒸发冷却+置换通风空调系统在室内空气品质及节能上的优越性,指出了此空调系统在我国西北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7年07期 No.197 12-1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赵建博;王智伟;黄晓瑞;
对风口上置置换通风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得出此种通风方式下送风口的速度分布,室内的温度分布,0.1m处的风速等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风口上置置换通风在满足室内热舒适性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房间的负荷承担能力,与混合通风相比能够得出较高的通风效率;另外,阶梯形的风口较普通的送风口能较少的卷吸上区品质差的空气,能更好地满足上置置换通风的风口特性要求。
2007年07期 No.197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宋若生;高涛;邵海英;
对建筑物节能,空调节能做了初步探究,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浅析了建筑物节能,空调节能的现状及可行做法,例如,建筑物朝向、形状,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窗户隔热及建筑遮阳,室内设计参数,等等。
2007年07期 No.19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王战友;
自然通风是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降低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自然通风的两种基本形式(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的原理以及国外自然通风建筑的实例,旨在揭示自然通风技术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最后,利用自然通风技术为下沉式窑洞民居室内环境的改善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007年07期 No.197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成从容;
首先分析了监控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并根据智能建筑对监控系统的要求,对智能建筑的监控系统做了总体设计,设计了以PC机为核心的上位机系统,以AT89C2051为核心的智能终端,共同构成智能建筑的监控系统。
2007年07期 No.197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杨军;
从超长混凝土基础裂缝原因分析,施工方案的选定,施工方案的实施控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阐明了如何在超长混凝土施工中防止混凝土有害裂缝产生,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得出结论为UEA新材料新技术在丽水阁工程的应用是成功的,并对它在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2007年07期 No.197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李三勇;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资源、环境的约束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住宅建设方式,制定合理的节能设计方案,对建筑物从规划设计、墙体保温、构造设计上采取多种节能形式,使节能65%的目标得以实现。
2007年07期 No.19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张碧茹;
目前,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多年的施工应用中,还存在许多的误区和不规范。从外保温材料构成、施工、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国内经常遇见的对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认识上的误区,以及这些认识误区会带来的后果。
2007年07期 No.197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李慧敏;冯巍;杜雨良;
根据寒冷地区民居建筑的本土特征,指出建筑外表皮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土特征出发,分析了寒冷地区民居建筑外表皮的构造现状,提出外表皮节能设计优化的构造措施,对民居建筑节能改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07年07期 No.197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于国清;陈朋;冯传真;
中国大多数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建筑物冬季需要采暖,夏季需要供冷。由此提出了一种季节蓄热型太阳能热泵系统,用来冬季供热,夏季供冷,全年供应生活热水。以北京某小区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系统的设备容量,并对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①季节性蓄热的太阳能系统能够大幅节省常规能源;②当季节性蓄热水箱体积与集热器面积比为2~3时,系统的性能最优;③如果季节性蓄热水箱仅仅用于蓄热而不蓄冷,太阳能供热量没有提高;④短期蓄热是这个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没有短期蓄热,太阳能保证率将大幅下降。
2007年07期 No.197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谷铁柱;王侃宏;李永;王丽辉;
简述了气候变化的原因及清洁发展机制(CDM)的由来,分析了屋顶绿化的环境和社会效益。给出了采用屋顶绿化后温室气体减排的计算公式,计算出了邯郸市采用屋顶绿化后温室气体年减排量的具体数据。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屋顶绿化不仅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而且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有显著的贡献。
2007年07期 No.197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张正本;
太阳能充足、有安装集热器位置、建筑朝南和集热器在平屋顶,是应用太阳能热水的最佳条件。用屋顶户式太阳能热水器生活负担多、用水不公、太阳能利用率低、有碍建筑景观和高层建筑应用难等弊端;阳台户式太阳能热水器可满足无遮阳的低楼层、高层建筑及无妨景观,但仍有屋顶户式的其他弊端和新的问题。在高层建筑采用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的成功表明其高效性符合现代生活,为节能环保做出了贡献,但因缺失优惠而经营不力,急需政策支持。
2007年07期 No.197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