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建筑节能结构体系应用与研究评述

    魏金波;刘伟庆;王滋军;

    <正>(一)单一墙体结构体系单一墙体结构体系利用具有良好热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改良砌块和轻质板材等材料作为墙体材料,可以综合利用工业废渣,生产工艺简单,建厂投资少,施工方便。1改良砌块随着墙改工作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批各式各样的改良砌块,形成了三大主导方向:烧结类、工业废渣类和混凝土类。

    2011年12期 v.39;No.25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上海地区墙体节能技术应用反思与建议

    王宝海;杨菲;袁波;

    <正>上海地区从2001年10月国家颁布《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开始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多年来,在上海市政府、市建设交通委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上海地区建筑节能推进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0年底共有1.6亿平方米

    2011年12期 v.39;No.250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新型地暖节能技术研讨会召开

    林培;

    <正>日前,《建筑产品选用技术》——新型地暖节能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办,东营瑞源特种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协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优秀勘察设计大师郁银泉教授为研讨会的开幕致辞,并且讲述了中国住宅产业化

    2011年12期 v.39;No.250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实施光伏建筑项目建筑师大有可为

    徐燊;廖维;胡华莹;

    <正>诺曼.福斯特爵士说:"太阳能建筑并不是为了追求时尚,而是为了生存。"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简称BIPV)是太阳能利用中最清洁、最有潜力的绿色技

    2011年12期 v.39;No.250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行业资讯

    <正>USGBC:既有建筑LEED认证取得里程碑式进展近日,据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统计,在USGBC(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历史上,LEED既有建筑认证的面积总数第一次超过了的新建项目认证的总面积。这在USGBC的LEED认证业务发展史上堪称里程碑式进展。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兼

    2011年12期 v.39;No.250 13+46+49+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暖通与空调

  • 建筑物功能对地源热泵系统的影响分析

    裴智超;李娜;王永红;

    建筑的功能不同,其建筑负荷必然呈现不同的特性,从而影响着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通过对上海地区的住宅、办公、商场、宾馆建筑进行负荷及地源热泵系统的模拟来分析建筑物功能的不同对地源热泵应用的影响。与地源热泵有重大联系的负荷的3个特性:负荷峰值特性、负荷累计特性、负荷持续特性。给出针对模型建筑,辅助冷源在地源热泵系统的累计冷负荷中所占的合适比例(夏季负荷系数),以供设计及管理人员参考。

    2011年12期 v.39;No.250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空调技术的工程应用

    刘向龙;吴丹萍;张强;陈超;

    介绍了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空调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以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综合办公楼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空调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空调系统的设计思路,地埋管设计与安装要点,以及其运行费用及环境效益分析,得出结论: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空调系统具有很好的发展与运用前景。

    2011年12期 v.39;No.250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地源热泵技术在江阴地区的应用分析

    吴达祥;

    通过对江阴地区地源热泵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存在的影响热平衡的因素,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为江阴地区地源热泵的应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2011年12期 v.39;No.250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水环热泵在夏热冬暖地区住宅建筑的应用

    韩欣欣;刘剑飞;

    提出把水环热泵系统应用于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建筑。通过水环热泵系统把每户的空调主机和热水器连接起来,可以回收空调冷凝热来制取生活热水,实现夏季同时供冷和供应生活热水。介绍了3种在住宅中应用的水环热泵系统形式,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与分体式空调器加电热水器相比,得出结论: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在夏热冬暖地区住宅建筑中应用具有节能性。

    2011年12期 v.39;No.250 18-1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地铁排热风井对地铁车站冷却塔运行影响的模拟分析

    任国均;吴喜平;李昊翔;张君瑛;

    以上海地铁国权路车站冷却塔为例,对排热风井位于冷却塔不同方位、不同距离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地铁排热风井对冷却塔运行环境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对机组能耗的影响。为地铁车站环控设计时排热风井和冷却塔的合理布置提供建议。

    2011年12期 v.39;No.250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变频多联机系统调试中的一些典型问题及解决思路

    黄敏;王兴;

    分析变频多联机系统调试中常见的一些典型问题,如操作阀未打开、室内机电子膨胀阀工作异常、冷媒系统中混入氮气以及冷媒过多或过少等;讨论了这些典型问题的判断方法及其解决思路,以期对一线安装维修人员有所帮助。

    2011年12期 v.39;No.250 25-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5K]
  • 平衡阀设置问题的讨论

    焦宏照;杨志刚;李英;

    对规范中需要设置平衡阀的条文进行了分析,通过举例计算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2011年12期 v.39;No.250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新能源与绿色建筑

  • 上海地区办公建筑能耗的简化评价方法

    李峥嵘;董文霄;

    针对既有办公建筑能耗评价方法,使用建筑"能效当量能耗"这一统计量来评价建筑能源使用情况,因为在"能效当量能耗"的计算过程中剔除了与能源使用效率无关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更加客观。但既有方法需要获得详细的建筑信息,制约了其适用性。根据一定限制条件下既有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应用单位面积能耗得到的评价结果之间的相似性,提出简化的能耗评价方法。

    2011年12期 v.39;No.250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从生态视角看“架空空间”在闽南幼儿园建筑中气候适应性

    薛佳薇;

    研究闽南幼儿园的架空空间所具有的适应地域气候和生态节能作用。以幼儿园使用与地域气候之间的矛盾入手,结合闽南幼儿园的四个实例分析架空空间的布局特点的方法。结果显示,在阴雨、烈日、台风天气中,架空空间能避雨、遮阳、防坠物等功能来替代户外的活动场地;在夏热气候中能承担儿童部分室内活动从而降低空调能耗且增加舒适性和生态性,总结闽南幼儿园中的架空空间具有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现成的参考经验。

    2011年12期 v.39;No.250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几个关键问题探析

    孙颖;糜仲春;罗林;

    随着光伏技术的进步与成熟,越来越多的光伏系统应用于各类建筑上。从光电转换的效率、储能装置的安装、光伏系统在各类建筑中的应用形式与发电用途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效果的关键因素,并讨论了BIPV在推广时要注意的问题。

    2011年12期 v.39;No.250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小商品批发市场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浅析

    万国荣;

    结合大型批发市场建设案例,简要介绍了在建筑设计中所采用的集约用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雨水回收系统、节电等节能措施及其应用效果。实践表明,建筑节能设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1年12期 v.39;No.250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沈水湾污水处理厂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

    杨德福;

    针对沈水湾污水处理厂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厂区采暖空调设施改造过程中采用了污水源热泵技术;在该工程设计过程中,增加板式换热器换热中介,很好地解决了污水对水源热泵机组的腐蚀问题;采用污水源热泵系统,有很大的节能效益。

    2011年12期 v.39;No.25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墙体与设计

电气与智能建筑

  • 机房系统化、智能化的节能措施

    邱玉英;

    "节能、减排、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电子信息系统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构成。现今机房中主要的能耗是来自于电子信息系统的设备能耗、制冷系统能耗、电源和照明设备的能耗。分别从这4个方面阐述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系统化、智能化的节能措施。

    2011年12期 v.39;No.250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办公空间中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应用

    姚远;潘毅群;黄治钟;

    为了减少照明系统的电力消耗,最基本的方式是提高光源效率及照明附件的能效,这种方法现今发展已较为成熟,成本较低。如果要进一步提高人工照明效率,则需要配合使用适当的控制系统,充分利用"免费"的自然光,减少人为浪费,从而达到节能目的并介绍了智能控制系统在荧光灯照明的办公空间中的应用。

    2011年12期 v.39;No.250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标准与检测

  • 节能软件的困惑

    傅旭;

    目前节能软件具有不透明性,其准确性一般仅通过计算结果推导。探讨了计算结果使从业技术人员产生的种种困惑。分析了国规JGJ134—200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江苏省规DGJ32/J71—2008《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在规定性指标、动态计算指标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江苏省规对节能率的要求现状。关于采用国规版软件计算建筑物的总耗能量比采用省规版软件计算时多出2.5倍的疑问被提出,供业内同仁探讨。

    2011年12期 v.39;No.250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建筑门窗绿色度评价的研究

    邵高峰;赵霄龙;高延继;周庆;张孟霞;

    分析了建筑门窗在使用阶段的绿色性能构成,通过选取绿色度评价指标、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及确定各指标的评价依据,将建筑门窗的绿色度划分为3个等级,从而建立了一种建筑门窗绿色度量化评价的方法框架。

    2011年12期 v.39;No.250 64-6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重庆市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的使用

    李清疆;莫天柱;杨丽莉;

    重庆市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建筑节能分析软件PBECA2008)为重庆地区唯一一个通过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专家鉴定的软件。该软件是继PKPM1.0版之后容错性、易用性、稳定性、正确性和灵活方便性有显著提升的全新版本。基础建模功能与PKPM1.0版本基本一致,对于大多数设计人员来讲并不陌生。重庆市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建筑节能分析软件PBE-CA2008)是完全根据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而编制,它的容错性、易用性、稳定性、正确性和灵活方便性等特点也主要依赖于新增加的功能模块。主要介绍了软件常用的一些新的功能模块以供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2011年12期 v.39;No.250 67-7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节能改造与节能技术

  • 浅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及增层改造一体化

    李珠;高峰;贺志军;

    结合我国既有建筑节能与抗震加固的现状,以及进行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的紧迫性与增层改造的必要性,并考虑到当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一体化投入资金大等问题,提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及增层改造一体化改造方案;分析了一体化改造的优越性;介绍了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综合性能及其应用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及增层改造一体化中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2011年12期 v.39;No.250 71-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既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许红升;李迪;李震;潘晶晶;李明海;

    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缺陷直观、有效的诊断手段,在保证节能改造质量、提高建筑施工水平、降低建筑能耗等方面具有其他测试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以山东省某青年公寓楼为试点,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该试点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前、后的热工缺陷状况进行了系统测试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1年12期 v.39;No.250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

  • 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战略

    顾玲玲;袁樵;

    在我国建筑能耗持续增长的严峻形势下,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建筑低碳设计战略呼之欲出,以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列出了建筑节能领域的现行法律法规与设计标准,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定义,提出环保、生态、节能、绿色、生物和气候适应性建筑,都是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途径。着重阐述了可持续建筑的低碳设计战略,包括5个独立的策略,其中以高效能源管理系统为核心,同时包括针对暖通空调系统与照明系统的节能技术手段、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手段,同时强调了非技术层面的意识提升与行为转变的作用,以及碳抵偿措施的实施建议。

    2011年12期 v.39;No.250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企业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