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隔热

  • 建筑隔热涂料的隔热机理及性能研究

    任俊;郭清;陈卓武;

    在双碳节能的大形势下,建筑隔热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介绍了热辐射原理、太阳光谱与辐射能分布及建筑材料反射比、辐射率等光热性能。对比分析了现有隔热涂料标准技术指标,提出大部分高反射材料能够满足标准要求的高辐射率,建筑节能设计时应采用太阳光直接反射比作为隔热评价指标,节能验收时可用外墙或屋面太阳光直接反射比现场测试值进行评价。进行了建筑隔热机理分析,提出以高反射比为主且厚度不大于10 mm的涂料应为隔热涂料,不宜称为保温涂料,低辐射隔热涂料减少了辐射到室内的热量,有利于节能与提高室内热舒适,建议开展低辐射隔热涂料的研究。

    2022年04期 v.50;No.37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 反射隔热涂料现场性能测试及分析

    庞华宇;马立;赵云;龙茗川;宋美艳;

    反射隔热涂料是一种能大幅度减少太阳辐射热量进入建筑室内的新型材料。目前大部分对涂料的测试局限于实验室的理想条件下,通过搭建两间完全一致的样板间,并使其直接暴露于室外接受太阳照射,营造出最真实的实验环境,其中一间涂有反射隔热涂料,另一间涂有普通装饰性涂料。此次实验条件为:体积9.4 m~3,墙体为保温材料,且完全密闭的小空间。测试数据及分析,表明此类反射隔热涂料对于降低建筑外墙、屋顶、室内温度具有显著效果并且对天气转变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各墙体受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段内,北外墙最大降温3.7℃,东外墙最大降温5.7℃,南外墙最大降温13.5℃,西外墙最大降温7.3℃,屋顶最大降温可达27.5℃,室内中心温度达2.4℃。

    2022年04期 v.50;No.374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 EPS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一阶模态仿真分析

    唐理;许锦峰;徐明;刘伟;赵凯;

    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EPS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的一阶模态进行分析。模型中,EPS板平面尺寸为600 mm×1200 mm,厚度为25 mm或30 mm。技术标准规定,应保证EPS板与基层墙面的粘结面积不小于保温板面积的40%。因此,有限元模拟时,考虑了胶黏剂的面积和数量。同时,比较了模型是否建立墙体的差别。通过仿真分析发现,一阶频率可表征空腔面积或胶黏剂“粘结饼”数量的影响;胶黏剂“粘结饼”数量越少,对应的空腔面积越大,系统的一阶频率越小。30 mm厚EPS板薄抹灰系统一阶频率比25 mm厚系统稍高;建墙与不建墙模拟结果接近,仿真模拟时可不建墙。因此,EPS板施工时如有虚粘,系统的一阶频率会变小,可通过实测并比较一阶频率来定量判断EPS板的粘贴质量,为新无损检测方法提供了可能性。

    2022年04期 v.50;No.374 12-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 热湿作用下建筑外保温系统的安全问题与关键构造层设计

    石莹;孙立新;姜召彩;

    建筑外保温系统的质量安全与其应用过程中的热湿状况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工程的大量应用,外保温系统在热湿作用下所爆发的安全问题愈加频繁和凸显。针对城市建筑中常见的外保温质量安全问题开展了调研与分类分析,发现外墙外保温系统在热湿作用下的开裂、起鼓、脱落等现象都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安全。基于围护结构热湿耦合迁移原理,从外保温系统的湿源、湿迁移的路径方向和迁移特性等方面展开分析,指出了外保温系统的关键构造层和热湿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为保证系统安全,进一步提炼了防护层的热湿控制要点及其性能指标要求,给出了系统防水透汽构造的设置方法等细部节点的措施建议。

    2022年04期 v.50;No.374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绿色建筑

  •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公共建筑中庭物理环境模拟技术研究

    范晴;董天杰;张明宇;王超;

    中庭空间作为公共建筑中最为核心的空间,其物理环境一直被人们所重视,而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只局限于单一环境参数,极少有整合光、热、风三个物理环境进行全面参数化设计研究。因此,以物理环境舒适性指标为导向,使用Grasshopper参数化编程平台和Octopus多目标优化插件等工具,结合多目标遗传算法理论,整合现有采光、热工、风环境模拟软件,构建中庭物理环境多目标优化模拟平台。通过实际模拟案例并计算得到模拟结果,提出了建筑物理环境参数化模拟计算的关键节点,选取适宜的自变量参数、材质参数、优化参数及目标函数,进而研究出上述物理环境模拟内容的可实施操作流程。为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初期阶段找寻通用的设计流程与方法提供参考价值。

    2022年04期 v.50;No.374 20-2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天然采光模型对建筑室内光环境及能耗的影响研究

    李婧豪;卢玫珺;

    针对当前建筑室内结构的遮阳系数较大,导致建筑室内舒适度和采光效果较差以及建筑室内能耗指标较高的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节能控制的建筑室内光环境及能耗的影响分析方法。利用百叶控制建筑室内光环境照度与太阳能增益,采用加权系数调节建筑室内自然光舒适度,构建建筑室内天然采光模型和太阳能增益模型,根据建筑室内结构,估算自然光照度变化与百叶开度常数。采用自适应节能控制方法,建立能耗控制偏差数学模型,采用增量节能控制算法,控制建筑室内光环境能耗指标。通过实验分析窗墙比、窗台高度、透光率对建筑室内光环境及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建筑室内舒适度和采光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室内能耗指标。

    2022年04期 v.50;No.374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 寒冷地区宿舍建筑朝向对能耗的影响——以山东建筑大学松园三号宿舍为例

    纪伟东;王隽冬;谢一飞;

    建筑能耗在建筑节能的改革中逐渐成为主要衡量标准,宿舍建筑能耗的影响在校园建筑节能中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寒冷地区高校宿舍节能现状的调研,确定选取山东建筑大学松园三号宿舍建筑单元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朝向宿舍室内环境实测,分析宿舍可产生能耗的来源,并利用DesignBuilder建立模型,以15°为步幅设置朝向变量,进行宿舍单元典型气象年制冷、采暖、照明能耗以及全年总能耗的模拟分析,发现太阳辐射对室温影响较大,能耗主要来源为采暖能耗与制冷能耗;并深入探究朝向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受热差异以及对自然室温的影响差异,同时,将所有朝向分区为A、B、C、D,对比4个分区内各项能耗数据。归纳出各朝向分区内最佳朝向与最不利朝向,以及该地区的最适宜建筑朝向范围,即南-南偏东15°。以此提供更为详实的数据参考,辅助寒冷地区进行既有宿舍建筑的优化改造策略生成,以及多朝向宿舍建筑的围合式形体布局与节能技术设计。

    2022年04期 v.50;No.374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 基于绿色建筑视角下的寒冷地区山地建筑设计——以2019台达杯三等奖作品“卧看星河尽意明”为例

    夏毓翎;龚鑘;

    在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绿色建筑为行业关注焦点。以2019年台达杯三等奖作品“卧看星河尽意明”为例,探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被动式技术在山地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和山地特征,使用相关计算软件进行气象模拟为辅助设计,分析太阳日照、风环境对星空驿站的影响并对整体规划进行指导设计,分别从总体布局、单体设计、水资源利用及太阳能利用4个方面探究寒冷地区山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旨在通过采用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与山地特征相结合来降低建筑的能耗,创造绿色可持续的山地建筑。

    2022年04期 v.50;No.374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9K]
  • 呼和浩特农村互助养老建筑节能设计策略研究

    李浩坤;许国强;陈久旺;

    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若干互助幸福院的走访与调研发现,该地区互助养老建筑普遍存在平面功能单一,围护结构的选材与热工参数不满足节能设计要求,采暖方式较为传统且不经济等问题,导致建筑能耗较高,冬季室内热环境差,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基本需求。因此,为营造良好的养老居住环境,实现农村互助养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以降低冬季采暖能耗为目标,使用DesignBuilder仿真模拟软件分别从建筑朝向、体形系数、围护结构3个方面提出节能优化设计策略。并通过正交试验将围护结构不同部位的优化方案进行组合模拟分析,最终确定了两组最优方案,实现了农村互助养老建筑节能75%的目标,为日后互助养老建筑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22年04期 v.50;No.374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暖通空调

  • 我国寒冷地区某大型机场冷源系统运行性能实测研究

    苏以通;魏文罡;张忠林;贾卫涛;王丽微;魏庆芃;

    机场航站楼中,冷机是空调系统实现热量从低温环境传向高温环境的核心设备。以我国寒冷地区某大型机场航站楼为例,介绍了其冷水冷源系统实际运行性能,重点针对冷水机组及水系统运行特性开展了实测研究,总结出其重点设备和系统调控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调试方法,在保证实际供冷效果的基础上,提升系统运行性能和经济效益,以期对未来不同阶段、不同使用场景下冷源侧运行进行指导。通过研究认识到,冷水机组节能运行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精准,要按照末端需求供应与之“量”和“质”相匹配的冷量;二是高效,要在精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的消耗能源。

    2022年04期 v.50;No.374 55-6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 车站不同冷却塔设置方案全寿命周期分析

    许攀;

    传统地铁通风空调系统主要由冷却塔、水冷冷水机组和末端空调处理机组组成。冷却塔是地下车站冷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全国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地面冷却塔存在的“选址难、征地难、布置难”三大难题日趋凸显。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和繁华的商业区域,冷却塔的设置如何与地面建筑和景观相结合,是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长期面临的难题。同时,车站地面设置的冷却塔系统带来的环境不和谐、土建规模偏大以及空调能耗偏高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地铁行业的设计人。针对地面冷却塔带来的土地难协调、扰民、滋生细菌等一系列问题,同行们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半下沉式冷却塔、下沉式冷却塔、鼓风式冷却塔及蒸发冷凝系统等方案。根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结合成熟的空调设备技术,针对不同的冷却塔方案以及蒸发冷凝系统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及全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技术比选。根据分析结果,对轨道交通冷源设计提出了建议,供同行参考。

    2022年04期 v.50;No.374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 面向运维的商业建筑节能设计思考

    张烽;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大型商业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人们对大型商业建筑的节能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项目机电系统节能的效果需要在后期运维过程中体现,然而,很多商业项目的节能设计仍普遍存在与运维脱节的问题。只有在设计过程中树立“面向运维”的节能设计理念,落实好相关设计内容,才能为节能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设计与运维脱节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商业项目面向运维节能的“以人为本”、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全工况适用性、系统性等设计原则;结合笔者对商业项目的设计管理经验与思考,提出了围绕节能设计目标,明确节能设计重点,抓好重点设计内容的落实,不断总结提高的面向运维节能设计策略。

    2022年04期 v.50;No.374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 某高层建筑凹槽内室外机热环境模拟及优化

    于涛;赵影;石颖;田鹏;

    凹槽结构是高层建筑室外机预留机位的常用方式,凹槽内的热环境特性对于空调制冷能力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以某高层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CFD仿真模拟,对比分析不同的凹槽顶部形式和室外机排列方式下凹槽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提出室外机布置的改善方案,以期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高层建筑室外机排风受浮升力影响显著,会对上层设备产生不利影响;在凹槽顶部开设孔洞可减轻浮升力产生的热量堆积;室外机采用错位排列可减轻同层设备间的热干扰;奇偶楼层室外机错层排列,可阻断热浮升力作用。项目采取凹槽顶部开设孔洞、同层两室外机在朝向和高度错位布置的方案,可有效降低室外机进风温度,提高机组运行效率。

    2022年04期 v.50;No.374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可再生能源利用

  • 光电建筑配置电化学储能的适用性研究及实践

    房建军;

    为了提高光电建筑的发电、供电、用电性能,配备电化学储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与大规模储能电站相比,光电建筑对于储能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然而目前电化学储能技术有一些不足之处,尤其缺乏适合建筑和建筑光伏系统的分布式电化学储能技术。建筑光伏系统应用储能的综合效益和大规模储能也有很大区别。研究光电建筑在消防安全方面对电化学储能提出的要求更高。在技术性能方面,研究建筑光伏系统要求储能蓄电池不仅适应部分荷电模式还适宜采用混合储能模式,以及要求采用能量密度较高的储能技术等问题。通过一个实际的建筑光伏直流供电系统的运行数据,分析了建筑光伏系统融合应用储能技术的一些综合效益,明确分析建筑光伏采用分布式储能的技术定位和经济定位,为建筑光伏系统和分布式储能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提供建议。

    2022年04期 v.50;No.374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电气与智能化

  • 某证券大厦空调系统配电改造

    殷毅平;

    对已有建筑进行配电改造的要点在于是否有足够的配电容量,当建筑内有不同供电等级的负荷存在时,应满足其各等级负荷的供电需求。当建筑内设有数据中心时,确保其正常运行的空调负荷通常供电等级较高,对空调系统进行改造时,要满足其负荷等级的供电要求。对于供电路径长的配电回路,除了满足电缆载流量要大于负载电流外,还应该校验线路电压降,满足最大压降小于5%;校验线路保护的灵敏度,确保保护电器能够在线路出现故障时安全跳闸,必要时需增加短延时保护功能。以笔者工作中参与的实际空调系统升级改造项目为例,介绍了原始配电情况、负荷分级、改造方案、供配电设计、结果校验等几个方面,并着重对长距离线路的保护整定值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最后为空调系统改造类的工程设计提供合理化建议。

    2022年04期 v.50;No.374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节能改造

  • 西安农村学校清洁取暖改造效果评价

    谢安生;田欣猛;郝倩;江超;李东逸;

    西安农村地区冬季采暖能耗较高,主要是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方式选择不合理所造成的。经调研发现,西安农村学校冬季室内热环境大多未能达到热舒适标准,且采暖效率低下。为提出适宜的清洁取暖改造方案以降低农村学校建筑冬季采暖能耗、改善教室热环境,对西安两所农村学校进行了热源改造和围护结构改造,并基于舒适度和节能性指标对改造效果进行测试和评价。热环境实测表明,使用低温空气源热泵热风机作为教室热源可明显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人员舒适度;能耗模拟计算表明,对外墙及门窗进行改造可使建筑采暖能耗显著降低并提高节能率。研究结论可为北方农村学校清洁取暖改造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2022年04期 v.50;No.374 87-9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 既有玻璃幕墙节能改造实测结果分析

    宋海罡;张玉伟;张进;吴京;

    目前既有玻璃幕墙是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最薄弱部位,某办公楼既有玻璃幕墙进行节能改造后,在夏季对改造后既有玻璃幕墙各部位表面温度、室内外空气温度和中间层空气温度进行持续实测。结果表明:节能改造前单层玻璃室内外表面温度基本一致,在中午时刻最高温度可达53.0℃左右。依据热工计算规程,分别对节能改造前既有玻璃幕墙、改造后铝合金窗和整体进行了传热系数校核计算。节能改造后既有玻璃幕墙整体的隔热效果比较好,室内空间的空调负荷降低,室内侧玻璃幕墙附近人体舒适度提升。通过红外热像仪分析了改造前后室内立面温度分布情况,改造后室内立面温度分布均匀,无明显热工缺陷。在既有玻璃幕墙室内侧安装一层铝合金窗的节能改造方案具有借鉴意义。

    2022年04期 v.50;No.374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4K]
  • 基于自然通风分析的百叶窗优化设计研究

    罗薇;殷颖迪;郝晟;张锦;陶峥嵘;郭延斌;

    为了减少建筑物内部的热负荷,百叶窗是有效的建筑元素。实际上,遮光设施的调整主要是热优化过程。必须从热和遮光方面评估百叶窗的有效性。通过对西安欧亚学院工科楼公共区域开窗的环境行为问卷调查发现,现有卷帘的通风性能存在问题,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适。因此,提出了安装一种水平矩形百叶窗,通过软件(OpenFOAM)数值模拟从正负倾斜角度(90°、60°、45°、30°、15°)分析空气分布。结果表明,45°百叶窗效果最佳,与现有的10:00-17:00百叶窗相比,通风效率大大提高,也更符合人体的热舒适性。同时,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射直射光,完全可以满足室内照明和室内自然通风的要求。在未来的校园优化设计中,为百叶窗设计能够满足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和人体舒适度提供参考。

    2022年04期 v.50;No.374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 大口径高温水旧管网改造技术的研究

    艾旭;陈婷婷;孙炳岩;张文科;

    减少供热管网热损失是保证集中供热效果的重要条件,而运行多年的大口径高温水旧管网,由于设备老旧而出现明显热损失,因此有必要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进行详细分析。以山东省某城市高温热水管网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供热管网热力计算的基本理论,叙述了管网的概况并分析了造成热损失的各方面原因,并为减少热损失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改造措施。随后采用合适的专业软件对管网进行无补偿设计校核,对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和评定,从而提出了比较完善的改造方案,改造后管网的平均失水率有了明显的降低,改善了供热系统的经济效益,体现了实施节能改造的效果和意义。研究结果为改造供热行业的旧管网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促进大口径高温水旧管网改造技术的推广应用。

    2022年04期 v.50;No.374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既有建筑综合节能改造的节能量测量与验证方法探讨

    雷亚平;

    随着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逐步推进,建筑从原来的单项改造趋向于多项综合改造,如何根据具体节能改造内容选用合理、准确、可靠且兼具经济性的节能量测量与验证方法,影响着改造项目投资方的改造积极性、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节能收益与投资回收期、项目实施过程的可持续性。针对既有建筑常采用的综合节能改造措施对其节能量测量验证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某杭州四星级酒店综合节能改造措施的测量验证方法以及节约量计算,采用的能耗模型年偏差率在0.5%以内,可应用于该酒店综合节能改造的测量验证。以期为综合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节能量测量与验证方法提供参考。

    2022年04期 v.50;No.374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生态·建筑·环境

  • 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的广州滨水街区热岛强度研究

    陈卓伟;邓昭华;

    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 LCZ)是近些年新兴的可量化城市形态与热岛强度关系的分析方法,可有效从中尺度分析街区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但仍存在缺乏关注如水体等外部潜在影响因素、以固定网格划分基本分析单元等局限。利用多源数据,以街区为基础研究单元对广州市主城区进行LCZ分类,在分析各类型水体的降温效应基础上区分滨水街区与非滨水街区,并讨论街区形态与热岛强度(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 UHII)的关系。结果表明:1)广州主城区街区可分为13类建筑类型LCZ(LCZ1~LCZ10),其中LCZ3(紧凑低层)、LCZ5(开敞多层)和LCZ6(开敞低层)占比最高,超强热岛区与强热岛区以低层、多层街区为主,街区热岛强度与街区开敞程度和街区平均建筑高度有密切关系;2)广州主城区水体可分为5类,3类线状水体(珠江、河流、河涌)和2类面状水体(湖泊、坑塘),线状水体的降温强度与降温距离随着宽度的变宽而增加,而面状水体则随着面积的增加而增加;3)对比滨水街区与非滨水街区,多数LCZ类型可获取不同程度的水体降温效应,其中开敞街区与高层街区(LCZ1、LCZ3.5、LCZ4.5、LCZ9)可获取相对更明显的水体降温效应,而紧凑低层的街区形态(LCZ2.5、LCZ3)会阻碍街区获取水体降温效应。以上结果可为以缓解热岛效应为目标的滨水街区形态优化相关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2022年04期 v.50;No.374 116-12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 室内植物墙散湿分析

    林霞;唐鸣放;任晶;

    植物墙出现在室内环境中,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然的追求,另一方面植物的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会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对植物墙的散湿特性进行研究。以重庆冬季室内非采暖环境下的植物墙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植物墙不同位置的空气温湿度、含湿量变化,以及室内环境参数对植物散湿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冠层的温度最低、湿度与含湿量最高,随着与植物墙距离的增大,空气湿度和含湿量持续下降,但超出15 cm位置,则变化不大。同时基于实测数据和植物冠层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蒸腾速率计算模型,分析了室内环境参数对植物散湿的影响。计算得出,植物活墙(LAI=1.7)全天散湿量为0.58 kg/m~2。在室内舒适温度条件下,活墙的散湿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空气湿度降低1%时,植物墙的散湿强度将增大1.4 g/(m~2·h)左右,表明在冬季干燥的室内环境下,植物具有较大的散湿潜能。

    2022年04期 v.50;No.374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 自动力自清洁屋面雨水收集处理装置设计研究

    张玲玲;许廒;孙宝德;

    结合屋面雨水径流污染特点和雨水收集处理的流程,引入天然能源作为驱动,设计一套小型集成式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装置,介绍屋面雨水收集处理装置的工作流程,并对屋面雨水收集处理设备内各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以烟台地区为例,选取典型建筑对一年内的屋面雨水进行水质分析,按照取样分析数据进行关键部位的参数设计,并得出以下结论:烟台地区初期弃流量按照4 mm考虑,滚筒过滤器选择150目不锈钢滤网,雨水收集蓄水池的容积根据降雨量为50 mm确定。测试了装置现场运行的效果,结果表明,装置具有良好的运行效果,装置控制并处理了各项污染指标,通过计算分离过滤率,去除SS达84.91%、浊度达78.57%,对COD、NH4-N等处理能力相对较差,但各项指标基本满足中水回用的限值要求。

    2022年04期 v.50;No.374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固废利用

  • 建筑垃圾尾料改良制园林绿化土

    尹曾甫;迂晓轩;梁琨;齐贺;高昊元;刘津赫;王星云;丁艳玲;

    建筑垃圾中的工程渣土如果含有砂石等组分,一般会通过泥砂分离工艺来回收利用砂石组分,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该工艺会产生大量的压滤后泥饼,作为弃置的尾料,集中后进行末端填埋处置。利用源自建筑垃圾的弃置尾料——泥饼,在对该泥饼进行污染风险检测和评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对其进行土质改良的可能性,通过破碎、搅拌、覆膜养护等步骤,可将该泥饼改良制成园林绿化土,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通过对泥饼的分析和测试,初步判断其改良所需要的配方和药剂,在综合考虑改良剂的经济适用性的前提下,对改良剂的配方成份进行实验,并且与未改良的泥饼进行对比,得到具有经济可行性的改良方案。

    2022年04期 v.50;No.374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国际文摘

  • Energy and Buildings

    侯恩哲;

    <正>https://www. sciencedirect. com/journal/energy-and-buildings/vol/260/suppl/C Volume 260,1 April 2022(1)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oling and dehumidification of a direct-expansion terminal integrated with flat heat pipe,by Hengxin Zhao,Yifan Wu,Borong Lin,Hongli Sun,Article 111922Abstract:Low energy efficiency and draughts of traditional convection cooling terminal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adiant cooling terminals; how ever,they have insufficient cooling capacity and surface condensation or poor dehumidification ability. In this study,we develop a novel direct-expansion terminal by combining a flat heat pipe and an air source heat pump,resulting in a larger cooling capacity,faster cooling speed,and strong adjustability in dehumidification. The cooling capacity of the proposed novel terminal is betw een 1160 and 2600 W,and the maximum cooling capacity is 2.24 times that of pure radiation. Additionally,th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enables the proposed terminal to separate the sensible heat and latent heat and adjust dehumidification,demonstrating dynamic and flexible characteristics.

    2022年04期 v.50;No.374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行业资讯

  • 建证匠心 创新引领设计变革——中建东北院创新技术研究院创新变革之路

    <正>从东北第一高楼沈阳市府恒隆到千米级摩大天楼结构研究,从传统设计业务到三维原创仿真数字化设计,中建东北院一代代设计师,始终坚守红色初心,秉承科研匠心,勇于改革创新,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走出一条科技创新之路。怀揣使命,扬起科技风帆2008年,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提升中建东北院整体科研水平与实力,以陈勇博士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创新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十余年孜孜不倦致力于设计领域技术创新,从成立之初仅仅4人的团队,

    2022年04期 v.50;No.374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2(公共建筑专题)》发行

    侯恩哲;

    <正>3月,在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八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期间,《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2(公共建筑专题)》一书公开发行,本书由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编著。本书分析了我国建筑能耗与排放现状,以及面向双碳目标下公共建筑发展的新要求与挑战。江亿院士在本书的前言中指出,实现低碳的战略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也是生态文明下人类发展的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摆脱困扰我们多年的化石能源问题,实现能源的可持

    2022年04期 v.50;No.374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