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碳中和

  • 城市更新中窗户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李峥嵘;周惠文;张道杰;李翠;孙静婷;程立宁;

    城市更新代替大规模建设与拆除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减碳的重要策略,但由于窗户等建筑围护结构构件的使用寿命与建筑主体结构差异较大,其在建筑维护、修缮与翻新中产生的碳排放必然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有影响,然而现有相关研究常常忽视该问题。因此,有必要重新考虑围护结构构件寿命与建筑整体寿命不匹配因素,探讨窗户维护与更换对建筑碳排放测算的影响。以上海超低能耗建筑外窗为研究对象,建立3种不同情景下窗户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对比分析断桥铝合金窗、铝木复合窗、铝塑共挤窗和塑钢窗碳排放量差异。结果表明:若忽略建筑使用过程中窗户的维护与更换,将对窗户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带来约49%的碳排放计算误差。建筑寿命为50年时,通过有效维护获得长寿命的断桥铝合金窗产生的碳排放量相对最低,为1072.2 kgCO_2(原生铝)和875.4 kgCO_2(含回收材料)。同时,在窗户型材中提高回收材料的占比,可以显著降低窗户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以断桥铝合金窗为例,窗框型材使用30%回收铝可降低约18%的碳排放量。因此,在预期使用寿命较长的新建建筑或翻新建筑中,考虑建筑使用寿命与窗户碳排放间的耦合关系,选择持久耐用和含回收材料的窗户能够有效降低围护结构构件窗户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从而降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

    2023年12期 v.51;No.39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绿色建筑

  • 建筑长波辐射降温设计分区研究

    项蓉;刘衍;崔临风;赵龙;杨柳;

    针对我国气候差异大的特点及夏季降温问题,利用不舒适热指数分析了长波辐射降温的必要性,并基于1021个代表城市的典型年气象数据,对国内气候差异性进行分析。利用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对典型建筑室内热环境进行模拟,以不舒适热指数、日照百分率、相对湿度作为分区指标,评估了全国长波辐射降温潜力。采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将需要降温地区划分为长波辐射降温高潜力Ⅰ区、中潜力Ⅱ区、低潜力Ⅲ区、不适宜区。并针对各区提出了适宜的降温策略,为建筑师在设计前期提供更多的技术参考。

    2023年12期 v.51;No.394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4K]
  • 夏热冬暖地区办公建筑窗墙比对照明能耗和空调能耗影响分析

    张进;陈思思;郑林涛;赵立华;

    窗墙比的大小决定了通过外窗进入房间内的可见光、太阳辐射量以及温差传热量的多少,影响着室内自然采光效果及得热量大小,从而影响照明能耗和采暖空调能耗。以广州地区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EnergyPlus软件模拟对比了不同工况下以建筑能耗最低为目标时的最优窗墙比。结果表明,在照明智能控制前提下,窗墙比和建筑能耗的关系相对复杂,要综合考虑房间朝向、进深以及外窗光热性能的影响。对于北向和东向房间,增大窗墙比,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建议尽量开大窗;但对于南向和西向房间,不能一味地开大窗,提出了不同房间进深以及外窗性能组合下对应的最佳窗墙比,方便设计师在建筑设计阶段进行组合搭配。

    2023年12期 v.51;No.394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 低碳导向下屋顶遮阳与异形外遮阳参数化整合设计——以西安某剧场项目为例

    赵民;蔡婕;秦峰;沈洁;俞超男;

    建筑采用屋顶遮阳与外遮阳整合设计对塑造建筑立面形象和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有着相互关联的影响。近些年,采用工具Ladybug+Honeybee进行参数化性能设计来配合建筑方案成为设计趋势。以该工具为基础的设计实践进行研究和分析,对西安某剧场项目的遮阳形式解读归纳,得出采用屋顶遮阳与立面构件遮阳相结合的遮阳措施,并调用Radiance+EnegyPlus软件模拟建筑表面的累积太阳辐射量、围护结构综合能耗、表皮温度和夏季室内温度,分析了该项目采用的遮阳通风层隔热、遮阳表皮的热缓冲效应对建筑表面太阳辐射量、综合能耗的影响比例。经计算,与无遮阳条件对比,该项目采用的综合遮阳方式使得太阳辐射降低60%,围护结构全年综合能耗降低9%,夏季室温更接近舒适室内温度的要求,为建筑遮阳技术应用与屋顶、立面一体化的方案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参数参考。

    2023年12期 v.51;No.394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5K]
  • 高层住宅朝向及平面形式对室内泛潮的影响机制研究

    邬尚霖;莫畏;

    广东春季2-4月频繁出现“回南天”返潮天气,室内墙体、家具出现泛潮、结露现象,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困扰。区别于以往研究多着眼于设备、构造、材料等方面,本研究侧重验证建筑设计策略对室内泛潮结露的影响特征。从建筑设计常涵盖的朝向、平面形式、公共空间等要素出发,设计模拟实验方案,利用OpenStudio软件进行室内环境模拟,观察建筑布局等相关要素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显示,朝向对室内结露影响显著,西南朝向受到室外高温高湿空气影响,更容易产生结露风险;在T形(塔式)、蝶形(塔式)和通廊式(板式)3种平面形式中,板式布局结露风险最小。根据此结果,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提出防泛潮结露的改善策略。

    2023年12期 v.51;No.394 29-3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5K]
  • 高寒气候下服务补给区建筑空间布局设计优化研究——以2021年“台达杯”获奖作品“暖巢”为例

    陈景衡;高新萍;武玉艳;

    地域辽阔的西藏地区服务补给区建筑分布多。在漫长的寒冷冬季里建筑采暖能耗占比常超过85%。冬夏气候变化及内部空间使用情境差异,使其空间弹性利用及舒适性设计有其独特规律。利用当地太阳辐射资源降低采暖用能需求的被动式设计的“绿色”潜在效应突出。以2021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竞赛获奖作品“暖巢”游客服务补给区为例,在分析总结建筑用能规律的基础上,从空间形态和使用行为对热环境要求的角度,采用空间分级分区组织和分类优化的设计策略,探讨了高寒地区太阳辐射热利用与空间区划之间的适配关系,阐述了直接通过建筑设计布局优化空间热区分布的被动式设计技术,以及理论上零采暖设备用能的应用效果。

    2023年12期 v.51;No.394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4K]
  •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王淙;王子勇;

    合理的建筑节能设计方法对于降低建筑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建筑节能设计中各项参数与建筑能耗的影响关系,以济南市某新建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DeST-C软件建立了建筑模型并对模型建筑的逐时全年冷负荷进行了模拟计算,选取了影响建筑全年冷负荷的4个因素进行模拟分析,分别是建筑朝向、窗墙比、外墙传热系数和外窗传热系数。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各因素对建筑全年冷负荷影响的主次关系,并通过方差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对建筑全年冷负荷影响的显著程度,最终得到了模型建筑全年冷负荷最小时4个因素的最优组合方案,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思路和理论依据。

    2023年12期 v.51;No.394 44-4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1K]

节能改造

  • 北京市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调研与分析

    霍倩男;牛寅平;徐俊芳;秦越;徐洪涛;周辉;

    当前公共建筑运行阶段能耗及碳排放总量较大,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要性日益凸显。北京市持续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强化建筑节能降耗。通过对北京市部分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调研以及节能改造信息收集,分析了绿色化改造措施的节能效果及经济性,总结了节能改造项目成功经验。研究发现照明系统改造、供热空调通风系统改造及行为节能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性较好;在节能改造过程中要注重“软”“硬”兼施,既要注重设备设施上的“硬”改造外,也要加强建筑节能运维管理、行为节能等“软”管理。相关阐述为建筑业主、运维方等提供各项改造措施可参考数据,助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发展。

    2023年12期 v.51;No.394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 天津市中小学建筑用能现状与能耗特征研究

    朱丽;武好文;董轶欣;高煜喆;尹宝泉;

    研究中小学建筑用能现状和能耗特征是实现中小学建筑能效提升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天津市74栋既有中小学建筑的实地调研,以及对建筑特点、用能人员现状、制冷供暖形式、实际运行能耗、能源管理状况等分析,研究了天津市中小学建筑的整体能耗水平以及能耗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市中小学建筑的非供暖能耗水平较低,其中90%以上低于非供暖能耗约束值;“煤改电”后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的中小学建筑的供暖能耗水平较低,73%低于供暖能耗引导值;乡镇中小学建筑能耗高于城市中小学。2005年之前建造的中小学建筑的能耗水平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就此现象提出了天津市中小学用能管理及能源应用形式的建议。

    2023年12期 v.51;No.394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6K]
  •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集中供热信息化管理平台节能改造案例分析

    刘士选;吴琪珑;朱茂霞;李雨桐;陈君;王宁;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市场化手段,在节能改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新形势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于市场化机制灵活,已经成为节能服务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之一,并在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改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山东地区某集中供热信息化管理平台节能改造为研究对象,利用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原有热网现状和用能情况提出综合技术方案并对现系统进行提升改造。项目实施后,集团下属各供热分公司取暖季节能总量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热网运行管理水平和供热能力大大提高,通过对近6个采暖季的节能数据分析,累计节能效益1.79亿元以上,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节能效益,为热力公司供热系统整体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2023年12期 v.51;No.394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 基于“基期能耗-影响因素”法的节能量计算方法及案例分析

    沈丹丹;朱宏耀;尚道东;袁自远;

    在中央空调系统能源服务过程中,节能量测定和计算是服务效果评价及收益衡量的重要节点。基于计算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的“基期能耗-影响因素”方法,重点分析了影响中央空调系统能耗的系统负荷和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将系统负荷因素再进一步划分为可忽略因素、规律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三类;将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分为不可改造因素和可改造因素两类。其中可改造因素是能源改造过程中的重点,规律性因素则是优化管理过程中的重点。针对重点因素对一个典型的办公楼实施节能改造和优化管理,并合理选取基期和统计报告期能耗数据分析了项目的节能率和节能效果。实施案例的基期数据表明三项因素能耗的变化规律明显,且热泵与用户泵在能耗中占主导地位,全年在79.92%~89.26%之间。在统计报告期2018年-2022年,总能耗节能率为8.87%~16.85%,节能效果明显。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基期能耗-影响因素”方法计算节能率方便快捷,并容易被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甲方采信,但受气候影响容易产生波动。

    2023年12期 v.51;No.394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 合肥地区老旧住宅节能改造的正交模拟研究

    何军;高珂;

    为研究太阳能光伏和建筑外围护结构各要素的不同组合对合肥地区老旧住宅节能改造的影响,将住宅净耗电量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合肥地区老旧住宅建筑模型,利用DeST-h软件模拟计算得到建筑全年冷热负荷和照明耗电量,再通过公式得到建筑全年供冷供热耗电量、太阳能光伏发电量以及建筑净耗电量,共得到16组正交试验结果。通过研究建筑净耗电量的变化,得出各因素对建筑节能的影响程度,找到节能改造最佳方案。经计算,改造前建筑年耗电量指标41.48 kW·h/m~2,改造后年耗电量指标-13.74 kW·h/m~2,节能率133.11%。建议在合肥地区老旧住宅节能改造过程中,应注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使用,加强屋面、外墙保温层的厚度,选用传热系数更低的节能外窗。

    2023年12期 v.51;No.394 70-7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可再生能源利用

  • 增设FEP薄膜对圆孔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性能的影响研究

    李宪莉;梁小豪;刘敏章;姚万祥;陈旭;常茹;徐毅;

    针对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量损耗比较严重、热性能较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在圆孔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玻璃盖板处增设FEP薄膜的方法来减少集热器的热损失。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运行参数和物性参数对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进口流量低于60 m~3/h时,增设FEP薄膜后,集热器对外传热损失减小,出口温度提高。随着室外环境温度和太阳辐照强度增大,增设FEP薄膜后,集热器出口温度越来越高。降低FEP薄膜发射率,对出口温度和集热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膜的发射率对集热效率的影响程度颇大,为进一步改善膜的性能提供了数据支持。

    2023年12期 v.51;No.394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8K]
  • 装配式建筑太阳能利用研究综述与前景展望

    邵亚飞;胡冗冗;

    装配式建筑技术与太阳能技术作为现代建筑技术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实现绿色建筑与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路径。太阳能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创新应用有利于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的优势,同时可以促进零碳建筑和零能耗建筑的实现,两种建筑技术的结合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在装配式建筑中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成为很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对国内外现有装配式建筑主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应用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梳理两种技术体系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特殊性,并给出未来两种技术结合的设计要点与发展建议,以期对太阳能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有所帮助。

    2023年12期 v.51;No.394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暖通空调

  • 大连办公建筑典型房间空气渗透转换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俏;季永明;王宗山;端木琳;

    空气渗透对建筑能耗、室内空气品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多采用建筑气密性测试结果转换计算的方法进行评估。针对单元式办公建筑,现有研究缺乏不同气象工况下的渗透量实测分析,能否合理选取空气渗透转换系数也成为存在的问题之一。采用鼓风门法和示踪气体衰减法对某办公建筑典型房间的气密性与空气渗透量进行了实测,依据测试结果分析了其空气渗透转换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转换系数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变化范围很大,变异系数大于20%,采用固定转换系数取值会导致和实际工况差异明显,需要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值。此外,通过分析发现,转换系数典型影响因素除建筑因素外,还包括室内外温差、风速以及风向等。研究成果可为建筑空气渗透量转换系数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

    2023年12期 v.51;No.394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2K]
  • 夏热冬冷地区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水蓄能空调系统应用分析

    郑坚;冯毅;陈超俊;夏琳峰;张天翔;张彬彬;吴俐辰;

    为探讨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空气源热泵+水蓄能空调系统运行策略及运行能耗,以温州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eQUEST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选取建筑全年负荷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建筑不同负荷率随时间分布情况。根据项目用电峰谷价格及空气源热泵空调在不同室外温度下的能效比差异,制定冬夏季不同运行策略并计算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及费用。与常规空气源热泵空调水系统相比,设计空调系统年每平方米电耗降低1.13kW·h/(m~2·a),年电耗降幅5.4%,年每平方米运行费用降低10.7元/(m~2·a),年运行费降幅48.4%,设计空调系统实现了节能减排及降费的目的,其研究结果为建筑节能人员进行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的水蓄能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2023年12期 v.51;No.394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5K]
  • 基于CFD模拟的办公室自然通风方案研究

    王康悦;郑壮壮;陈明九;姚海清;刘霞;张文科;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在节能的前提下进行通风是改善室内环境的有效措施,对建筑物选择合理通风方式是保证通风效果的重要条件。自然通风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通风方式,不消耗能量而能改善室内环境,对其方案的探索和优化具有较好意义。以某办公室的自然通风方案为研究对象,采用敏感性分析法定量分析相关因素变化对通风效果的影响。按不同变化比例设定不同的工况,以风速和空气龄为评价指标,采用CFD技术模拟窗户的开口面积和窗台高度变化时的室内风环境的参数分布,从而分析窗户开口面积以及窗台高度对自然通风的影响,合理的自然通风可以满足人们对室内舒适度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结果为办公区域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提供理论参考,有利于自然通风方式的推广应用。

    2023年12期 v.51;No.394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 某柔性直流换流站阀外余热回收分析

    丁杰峰;成川;向权;罗小勇;

    直流输电系统的送/受端(换流站)均设有大型换流阀。换流阀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对其热量的冷却目前主要采用闭式冷却塔或风冷两种形式。在冬季利用闭式冷却塔将换流阀热量散出时,排风口处湿热空气会凝结成白雾,影响周围环境。为了充分利用其余热资源,以某实际柔性直流换流站阀外冷却系统为例,监测其循环水全年运行温度变化情况并分析余热质量,提出一种利用水源热泵的余热回收利用方案,并分析其节能减排潜力。通过研究发现鄂渝两侧换流阀余热温度相对稳定,可为11.9万m~2用户提供热源,节约标准煤5304 t,减少CO_2排放量1.3万t,具有巨大节能减排效益。

    2023年12期 v.51;No.394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 一种新型组合空调系统在洁净手术室的应用研究

    洪诗婕;陈剑波;朱永松;任祺;

    手术室通风空调系统对降低患者手术创口部位感染、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提高医务人员舒适性至关重要。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进一步改善洁净手术室的气流分布、提高舒适度和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在洁净手术室中创新性地应用了一种新型组合空调系统,即在局部单向流天花送风系统中辅助加入辐射冷却系统。为验证新型组合空调系统在手术室的优势和性能,研究采用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局部单向流天花送风系统和新型组合空调系统的室内气流组织、温度分布、舒适性指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组合空调系统在洁净手术室中有更好的表现,具体包括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改善室内速度和温度分布不均匀性,提高洁净手术室环境热舒适性。

    2023年12期 v.51;No.394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2K]

标准规范

  • ASHRAE 228-2023简介及与我国相关标准的对比

    王昭;田浩;贾瑞远;李萌;李震;

    介绍了美国《零能耗和零碳建筑评价标准》(ASHRAE228—2023)的概况,标准提出了“净零能耗”建筑和“净零碳”建筑的定义,用于判定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的设计方案或运行状态是否达到净零能耗或净零碳排放。标准为跨建筑和跨场地边界的能量与碳的流动提出了量化计算方法,并对利用场外可再生能源和购买碳补偿制定了规则和限制条件。从适用范围、场地边界、能耗计算、碳排放计算、碳补偿5个方面介绍了该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通过与我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碳中和建筑评价导则》等标准对比发现,中美两国零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理念总体相通,但在计算方法存在不同。探讨了我国零碳(能耗)建筑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的建议。

    2023年12期 v.51;No.394 120-122+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 国内外低能耗建筑研究标准体系发展综述

    高凤;冯璐;刘宾灿;马小玲;王亚平;

    建筑业是影响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随着低能耗建筑的使用、推广以及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的引导,我国已初步建立低能耗建筑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是建立低能耗建筑在设计、施工、调试、验收、运行管理方面的要求和评估手段,以及确保建筑节能的可靠设计和验证的重要工具。通过研究德国被动房标准、被动房协会美国标准以及本土化的国际各国低能耗建筑标准,深入对标我国与国际流行标准的差异及各国标准的专业侧重点,综合研判低能耗建筑标准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低能耗建筑领域建立健全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国家、行业、地方规范体系,完善低能耗建筑技术指标体系,发展和规范低能耗建筑市场提供指导。

    2023年12期 v.51;No.394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电气与智能化

  • 四型机场能源系统运行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李兵;赵阳;赵骥;刘文;钟世权;杨玉;石祥建;许杰;

    针对四型机场建设需求,对机场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涉及的主要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基于机器学习及动态校正的航站楼冷热负荷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源中心多能互补能源系统的多周期非线性在线优化模型,实现系统的运行方式优化与供需动态匹配;进而研究建立航班-空调联动控制模型,根据航班信息估计航站楼内人流分布,动态优化空调系统运行参数,降低系统运行能耗;结合机场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建设要求,给出了上述优化技术的实施途径,在保证旅客舒适度的基础上,可有效提高机场能源智能化水平,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与运维工作量。

    2023年12期 v.51;No.394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 BIM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和前景

    谷开新;张百涛;王巍伟;朱雯瑞;任昊杰;

    对近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BIM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以合理且全面的方式进行了综述。特别关注于BIM技术在电力工程领域的应用,将文献按管理策略研究与实际应用研究两大类进行了分类,且在管理策略研究中进一步细化为造价管理和项目可视化管理两个方面。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揭示了BIM技术在电力工程行业中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态势。同时,与其他领域的BIM应用进行对比,我们也发现电力工程行业中BIM的应用相对初级。电力工程领域的特殊需求和复杂性使BIM技术面临更多挑战。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电力工程领域值得借鉴的融合方案。

    2023年12期 v.51;No.394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保温隔热

  • 外挂复合墙体及整体体系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聂立武;姚佳奇;吴渤;徐思雨;韩古月;

    为了降低建筑能耗,采用以被动式技术为主、主动式技术为辅的设计原则,研发设计了超低能耗被动式房屋,此种房屋具有结构与节能一体化的特点,外墙围护体系常采用的是装配式轻钢组合墙体,应用ABAQUS和SAP2000有限元软件研究了一种该类墙体的抗震性能和使用该墙体的房屋整体抗震性能。得出结论:墙体整体抗震能力较好,在模拟地震影响下,墙体龙骨的立柱与横撑相交位置受力相对较大,最先破坏。整体体系模型模态第一阶沿Y轴方向平动、第二阶沿X轴方向平动、第三阶为扭转振型,模型第一阶频率均能够符合我国规范要求,该结构可以抵抗约7~8级地震。

    2023年12期 v.51;No.394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生态·建筑·环境

  • 深度脱水污泥无辅料好氧发酵工艺研究

    卜超;李地超;林立森;吴玉凤;

    针对常规污泥好氧发酵工艺中存在的辅料添加量大、物料成本高等问题,采用“空化破壁+超超高压脱水技术”进行污泥深度脱水,以深度脱水后的污泥为原料,应用罐式好氧发酵设备,进行污泥无辅料好氧发酵中试。结果表明:采用“空化破壁+超超高压脱水技术”将污泥含水率控制在50%,混料粒径小于30 mm时,不添加辅料,纯污泥也可进行好氧发酵。发酵结束后,各项指标均符合《污泥农用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2018),满足土地安全利用的要求;且发酵时间短、物料成本大幅降低,为进一步推广市政污泥的无辅料好氧发酵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3年12期 v.51;No.394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国际文摘

  • Energy and Buildings

    侯恩哲;

    <正>https//www. sciencedirect. com/journal/energy-and-buildings/vol/300/suppl/CV olume300,1December2023【OA】(1)Energy flexibility of commercial buildings for demandr esponse applications in Australia,by Zakia Afroz,Mark Gold-s worthy,Stephen D. White,Article113533A bstract:Demand response(DR)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ni mportant mechanism in the Australian electricity market,thoughl arge-scale uptake in commercial buildings is yet to occur,in partd ue to the difficulty of characterising the resource.

    2023年12期 v.51;No.394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