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悦;路标;方巾中;雷玥;高姗;冯驰;
辐射致冷涂层因其优异的致冷能力和能源效率而被广泛应用。然而,对辐射致冷涂层的耐候性、长期性能和对建筑负荷的影响尚缺乏全面的研究。为了弥补之前研究的不足,对七种涂层的耐温度循环、耐紫外老化、耐自然老化和长期致冷能力进行测试。此外,通过WUFI-Plus软件模拟了使用不同涂层时办公建筑的冷负荷和热负荷。结果显示,不同涂层的抗老化、长期降温和降低建筑负荷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一些涂层在耐候性测试后出现变黄、开裂和剥落的现象,同时辐射性能降低。户外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自然老化时间的延长,所有涂层的致冷能力均逐渐下降,且下降速度与涂层的老化速度成正比。建筑负荷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涂层对建筑冷热负荷的影响不同,因此需根据不同气候区的实际使用情况选择适宜的涂层。
2024年09期 v.52;No.403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0K] - 冯国会;王涵;李环宇;蒲毅;
以外墙保温缺失墙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探究其在不同室内外温差和室外风速下的表征规律。选取标准中规定的缺陷区域相对面积及能耗增加比作为表征指标,同时提出温度异常区域相对面积及墙体能耗增加比作为新的表征指标,分别从墙体内、外表面对热工缺陷进行表征。通过分析缺陷墙体表面温度分布及传热量计算方法差异,探究各类型指标在不同环境下的表征结果差异产生原因。结果表明,由于现阶段标准中对缺陷区域划分及能耗增加比的简化计算,导致同一缺陷在不同环境下的表征结果出现明显波动,外表面缺陷区域相对面积和内表面缺陷区域能耗增加比波动幅度分别达到2.5%和6.6%,存在无法准确表征热工缺陷的问题。缺陷侧的温度异常区域相对面积及墙体能耗增加比在不同环境下的表征结果较为稳定,适宜作为热工缺陷的表征指标。
2024年09期 v.52;No.403 15-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2K] - 齐文龙;穆钧;于沈尉;
生土材料的导热系数是评价其热工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理论分析、试验测量和构建理论模型验证的方法,测得不同密度和不同土砂配比的干燥生土试块导热系数并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密度与不同土砂配比生土材料的导热系数呈正相关;土砂含量对生土试块的导热系数有一定影响,合理的土砂配比可以有效地降低生土试块的导热系数,当土含量为46%、砂含量为38%时的生土材料具有理想的热工性能;并基于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理论建立了土砂含量—导热系数预测模型,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误差平均在9%左右,数据吻合良好。相关结论揭示了密度和土砂含量与生土材料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为生土材料热工性能的量化计算提供了理论指导。
2024年09期 v.52;No.403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8K] - 冯梅瑾;穆钧;于沈尉;
采用饱和盐溶液法,研究了9种级配生土材料在不同温湿度环境下的吸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在10~30℃之间时,生土材料的平衡含湿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20~25℃区间内平衡含湿量达到最大。低温环境下,级配对生土材料吸湿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吸湿速率相对较慢。当土、沙、石比例为28∶67∶6时,生土材料吸湿性能相对较差(最大平衡含湿量约为2.66%);而当土、沙、石比例为45∶13∶42时,生土材料吸湿性能相对较好(最大平衡含湿量约为3.95%)。由此可见,小粒径成分含量高的生土材料展现出更好的吸湿性能。此外,采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对不同吸湿性能预测模型进行分析,最终修正了温度因子对预估数值的影响,且修正系数与温度之间符合二次函数关系α=-0.0656t~2+0.4185t+0.3033,相关性系数高达0.935 4。上述结论为生土材料平衡环境温湿度性能的量化计算提供了科学便捷的方法。
2024年09期 v.52;No.403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5K] - 张敏敏;刘元彬;王功振;王洪飞;
建筑墙体作为围护结构构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传热系数的直接影响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隔热性能评价。检测机构在实验室内依照相关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对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保温性能进行检测。通过实验室测量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研究了聚氨酯板复合岩棉条保温墙体结构和石墨聚苯板复合岩棉条保温墙体结构的传热系数,结果表明:随着岩棉条宽度的增加,非匀质复合保温墙体的传热系数的计算值和测量值之间误差波动增大。当外墙墙体的传热系数设计值为不大于0.30 W/(m~2·K)、复合保温板的厚度为70 mm、岩棉条的宽度为20 mm、岩棉条所占面积比为0.09时,所测得的复合墙体的传热系数为0.31 W/(m~2·K),与计算设计值误差3.3%。
2024年09期 v.52;No.403 38-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